比较点 | 定量研究 | 定性研究 | |
特点 | 研究者与 研究对象的关系 |
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 要求研究者对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进行进行动态反思,尽量让对象把研究人员视为自己人 |
研究与 理论的关系 |
定量研究从假设出发,通过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 | 不一定事先设定假设,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理论假设 | |
研究策略 | 事先形成研究设计,追求研究资料、结论的精确性 | 研究设计灵活变化,可根据情况修改 | |
资料特征 | 主要收集和分析量化的资料、可操作性的变量和统计数据 | 主要获取描述性的信息 | |
结果范围 | 注重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导意义 | 注重研究对象、有助于发现问题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以此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的新视角 |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研究问题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层面的大规模调查与预测等场合 | 适用于不熟悉的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的场景,同时需要低度的观念概化和学术建构,用于微观层面对个别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 |
问卷调查 | 实验研究 | 个案研究 | 行动研究 | ||
实验设计 | 准实验设计 | ||||
含 义 类型 |
依托问卷收集和分析材料1、信封面:调查者身份、研究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研究机构2、指导语:问题细节和回答要求3、问题和答案:问题有态度、行为和状态三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填答);封闭式问题(选择) | 含义:用精密实验了解问题,以验证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三对要素:自变量和因变量;试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 |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 1、含义:对单个对象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整体性和深入研究 2、目标:寻找原因、提出策略、建构理论、协助发展、提升绩效 3、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方法均可 |
二次大战时美国柯立尔、勒温 被研究者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其他人员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进行全程干预,将研究发现直接用于行动,以提高自己改变实践的能力 |
设计 特点 |
设计原则:以回答者视角为主;考虑障碍因素;整合研究因素 步骤: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试用和修改;正式问卷 要求:开放性问题注意空间大小,封闭性问题关注穷尽性和互斥性;语言简短明了避双重含义;题数适当;按序排列 |
1、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随机分配对象到实验验组和控制组,测量其水平,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再测两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即为干预效果。 2、单后测控制组设计:随机分配消除了试验组和控制组差异,后测两组间差异反映自变量影响。 3、成功设计标准:1、是否研究主题、有效测量假设?2、对变量的控制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可能扩大?3、可推论行如何?4、是否有漏洞,结果准确?误差因素排除?环境干扰?安排偏差? |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发现一个与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技术进行分析(P347例子)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对照组1、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测量,然后进行干预;2、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数值。如干预前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变化持续提高,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 |
1、调查程序不严格,不拘时地、多种方法; 2、手段资料多样化(访谈、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人文稿、官方文献、新闻报导、他人评论等资料) 3、详尽深入,用历史视角把握资料,注重调查对象主观感受; 4、强调应用性研究,注重改变行为的模式 |
目标在于解决实践问题;对象是行动者的实践情景;研究者是实务工作者;研究方法兼用量与质方法,偏向定性;研究者和行动者伙伴式合作;成果应用式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自身即时性,不作推论;效果在于解决实践问题,存进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增强实践能力,实现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
评价 | 优:信息真实;中和意见;资料易于比较分析;节省资源;缺:调查员素质难确保;被研究者要求难达到;质量难保证 | 1、优:可控制实验情景排除外在因素影响;可明确指定需研究的变量;研究误差相对较小;2、缺:研究条件不自然导致实务推进又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以复制;实验以人为对象,面临伦理难题;3、好的研究需把握社工研究科学性、在研究中体现艺术性 | 优:对研究对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资料广泛深入,客观深入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问题需要及原因机制,有利于提出有效具体的处理办法或解题方案。缺:花费时间多;样板少、对象缺乏代表性,研究发现不能进行推论 | 优:将研究与行动整合,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强调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伙伴式工作关系;与社工价值伦理一致,在研究和实务中广泛关注 |
分类方法 | 类型 | 特点 |
按研究侧重点分 | 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行动进行研究 | 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强调使用测量、统计等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 |
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 不仅使用统计手段,而且需要参与者个人资料,以解决实践中行动着面临的问题 | |
行动者对对实践进行批判反思 | 强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入和改进行动 | |
按参与者对行动的反思分 | 行动中认识:对实践者例行式行动进行研究 | 通过观察和反思了解其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的内隐性知识 |
行动中反思:对特定情景进行反思式交谈 | 促使参与者将思考转换为行动,比较不同策略,提炼相同因素,排除不恰当做法 | |
对行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 | 参与者用口语明白地建构或形成知识,对自己的行动的细微分析,将其内隐知识明朗化 | |
按参与研究的成员分 | 合作模式 | 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合作,共同进行整个研究过程 |
支持模式 | 实务工作者自己提出问题及决定行动方案,专家则作为咨询者协助他们形成理论假设,计划具体行动及评价评价结果 | |
独立模式 | 实际工作者独立研究,摆脱研究理论和实践规范的限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适应行动对改造社会现实。 |
预测试题、模拟试题,一网打尽>>
编辑推荐: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201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于6月12日、13日举行
09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汇总
09年社会工作者实务真题(回忆版)
点击进入社会工作者网校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