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人生发展阶段理论 | 弗洛伊德 | 人格发展阶段论 | 口唇(1)-肛门(3)-性器(6)-潜伏(青春)-生殖(青春-成年)性驱力是人格发展主动力 | ||||||||||||||||||
埃里克森 |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强调青少年时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关键环节 | ||||||||||||||||||||
皮亚杰 | 认识世界三原则 | 运用组织、同化、顺应 | ||||||||||||||||||||
科尔伯格 | 道德发展阶段论 | 前习俗(惩罚、服从,天真享乐)习俗(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秩序)、后习俗(社会契约定向、普通伦理) | ||||||||||||||||||||
人生发展阶段特征 | 婴幼儿 | 大脑发育迅速、动作发展快、逐步掌握行走操作 | 感觉运动阶段,随意性过渡到目标取向,形成符号思维 | 形成依恋额阶段 | 开始寻求自主性,失败羞愧怀疑能力,成功形成“意志”美德 | |||||||||||||||||
儿童 | 脑接近成人,动作熟练协调增长 | 语言记忆力增强,开始具体化逻辑思维 | 朋辈成为生活部分,自我概念形成 | 面临主动性、内疚感冲突 | ||||||||||||||||||
青少年 | 二性征,生理机能日益成熟 | 叛逆转稳定,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处事方法 | 学校是阵地,家、校、友影响大 | 自我认同角色混合 | ||||||||||||||||||
成年 | 生理机能高峰渐衰退,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 认识、操作力上升,心智活跃,特长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 建立社会角色,始真正承担公民责任义务 | 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婚姻、精神、健康、就业问题) | ||||||||||||||||||
老年 | 记忆力下降,老年疾病,身体依赖他人 | 思维偏重回忆、角色转变和发挥预热的认知 | 社会角色变化;参与减少,走向封闭,地位下降 | 自我整合与绝望;“无用论”;孤独感;疾病等 | ||||||||||||||||||
社会工作理论 | 理论分类与功能 | 功能(对于社工专业来说,首先在于帮助专业建立权威地位,取得合法性) ——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发展新的理论 |
社工就是找助人办法途径;社工理论=社工理念、实践观点 佩恩:(现代+后现代)社工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 | |||||||||||||||||||
精神分析论的应用 | 1887年,催眠治疗歇斯底里;二十20“儿童引导”、、“精神分析洪流”,提供契机;二十60,成为临床主导 | |||||||||||||||||||||
观点 |
人的心灵构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构成(本我+自我+超我);性心理发展五阶段(口腔+肛门+性蕾+潜伏+生殖); | |||||||||||||||||||||
原则 |
个别化原则——签订治疗协议——安全与支持的环境——自由联想——倾听和同感 | |||||||||||||||||||||
应用 |
治疗过程 | 治疗情境建立(设施态度中立分析)+关系建立(让其感受安全支持)+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 | ||||||||||||||||||||
精神分析论在工作领域应用的衰落。衰落,但根本性影响仍不可否认 | ||||||||||||||||||||||
认知行为理论 |
理论基础 |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 基本取向 | 心理与行为分离 | ||||||||||||||||||
主要观点 |
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中介、协调作用 | |||||||||||||||||||||
认知的形成受“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积累形成的固有模式,不经大脑而按既有行动 | ||||||||||||||||||||||
埃利斯 “ABC情绪理论框架” | A(真实发生的事件)B(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解读)C (人们情绪反应和后果 | |||||||||||||||||||||
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历理论三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前置事件、目标行为、结果 | ||||||||||||||||||||||
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解决问题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和外在环境互动,认为环境、认知改变都影响行为改变 | ||||||||||||||||||||||
实务原则 |
界定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
对象的问题、行为学习而来,故也可经学习而改变 | ||||||||||||||||||||
对象问题的内在性与外在性(修正行为而改变行为,调整认知以促进行为改变) | ||||||||||||||||||||||
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 | ||||||||||||||||||||||
实务中运用理论原则 |
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 |||||||||||||||||||||
帮助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 | ||||||||||||||||||||||
在正确认知基础上建立良好专业关系,鼓励对象形成积极态度,实现助人自助目标 | ||||||||||||||||||||||
助人目标原则 |
改变错误认知、不切实际期待、不理想的想法 | |||||||||||||||||||||
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 ||||||||||||||||||||||
加强解决问题、决策的能力 | ||||||||||||||||||||||
加强自我控制、管理的能力 | ||||||||||||||||||||||
助人过程 |
确定评估重点(对象思想、情绪、行为);专业关系建立;社工员角色(教育者、伙伴) | |||||||||||||||||||||
步骤 |
确定不正确的想法;要求对象自我监控错误或自我对话;探索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信念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检验对象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好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 |||||||||||||||||||||
结案跟进 |
回归正常即可结案。但须商讨确定行为改善方案,作为对象自我监督、努力的方向和跟踪访问的依据 | |||||||||||||||||||||
社会支持理论 | 社会支持 | 由社区、社区网络、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 ||||||||||||||||||||
工具性支持 | 用人际关系为手段以达到目标(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解决问题的行动) | |||||||||||||||||||||
表达性支持 | 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寻求了解、肯定价值尊严(包括心理、情绪、自尊、情感支持,认可) | |||||||||||||||||||||
社会支持网络 | 指一组个人间接触,通过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地位并获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及新的社会接触 | |||||||||||||||||||||
个人拥有的资源 | 个人资源、社会资源(社会网络中的人做能提供的社会支持) | |||||||||||||||||||||
影响个人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 | 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 |||||||||||||||||||||
能够为对象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网络 | 正式的,非正式的 | |||||||||||||||||||||
社会支持理论干预模式 | 先对支持网络进行评估,然后是拟定帮助计划,实施帮助 | |||||||||||||||||||||
社会支持理论通常能在三个侧面发挥作用 | 预防、治疗、恢复 | |||||||||||||||||||||
生态系统理论 |
系统论观点 |
个人都在系统中(人在环境中); 社会环境——平克斯、米纳罕:非正式(原生)、正式、社会系统 | ||||||||||||||||||||
生活状态取决于个人、系统互动,取决于环境中存在的因素、资源,及有效利用资源 | ||||||||||||||||||||||
系统论运用于社会工作,表现在对对象问题的考察视觉和干预方法 | ||||||||||||||||||||||
主要观点 | 人、人、环境互动、互惠、相互调和;个人行动有目的;个人问题在环境中认知;社会工作实务中,要求对对象所有有关系统予以关注 | |||||||||||||||||||||
应用 |
个人问题由环境中障碍引起;协助对象从相关系统角度分析;判断随对象、环境关系动态变化而变;对对象帮助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 |||||||||||||||||||||
运用生态系统开展社工重视 | 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生态资源分布等个人环境交流活动,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调和度三个层面的互动关系来引导社会工作实施 | |||||||||||||||||||||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
人本主义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原则 |
尊重对象;强调责任感;个人具有归属和被包容权;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权;成员间有差别,差别也要得到尊重;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 | ||||||||||||||||||||
人本主义在社会工作治疗中的原则 |
诚实和真诚 温暖、尊重和接纳 同理(或同感) | |||||||||||||||||||||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治疗过程 |
觉醒 | 协助对象从幻灭到正视现实 | ||||||||||||||||||||
感觉痛苦 | 告慰对象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 | |||||||||||||||||||||
选择的自由 | 强调对象在主观上具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 | |||||||||||||||||||||
对话 | 对象必须通过他人的反应创造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 | |||||||||||||||||||||
实行 | 肯定对象的独特性,来促成对象对自己独特性的肯定 | |||||||||||||||||||||
文艺复兴后,神本主义变为人本主义; 直接影响者—卡尔·罗杰斯(掌握“个人权利”以实现目标); 存在主义核心:个人存在、个人有自由选择 |
预测试题、模拟试题,一网打尽>>
编辑推荐: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复习汇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串讲提要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