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学习笔记 > 中级综合能力学习笔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讲义第五章第二节

来源:233网校 2009-08-10 10:57:00
  第二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是指导社工开展个案服务的理论依据,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受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较深,分为传统的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理论模式和建立在批判传统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模式。其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被称为个案工作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一)历史渊源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是最早产生的治疗模式之一。最早由玛丽·里士满在《社会诊断》一书中提出,但当时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架构,1928年,玛丽杰瑞特在心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精神病理社会工作”的文章,她对《社会诊断》一书中所涉及的个案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其中至少有50%以上的个案显示案主具有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因此,她预言个案工作将朝心理学方向发展。考试大论坛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首次提出了“心理社会”的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戈登·汉密尔顿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个学派的观点。标志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成立。
  60年代,霍丽斯的《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是该学派的代表作。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二)理论来源
  1、首先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创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系统构成。
  (1)人的心理结构
  意识处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所有的知觉,包括日常所说的感受和感情,一开始都是意识的。采集者退散
  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次的一个领域,是人的本能欲望及与此相关的情感意向的储存器。无意识系统中的本能冲动是人类精神中最原始的因素,遵循“快乐原则”。包括被压抑的、无从觉知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性欲。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心理深层的基础,精神分析的核心。
  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的关系可用三层楼房进行比喻:三层楼房,三楼住着理智有教养的意识;二层住着安分懂礼的潜意识,一楼住着粗野任性的无意识,二楼的居民可以随时到楼上去拜访,同时,他又有责任守住楼梯口,不让楼下的粗人冲到三楼去打扰意识的正常生活。如果冲破了阻碍,则会导致行为上的问题。
  (2)人格理论
  相对应于人的心理结构的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个体的人格可以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领域。考试大论坛
  本我,相对于无意识层面,是人格的基础部分。唯一目的在于追求本能需要的满足,如性欲、食欲、求生欲等,它只是原始的非理性的冲动,没有理智可言。
  自我相对于经验的、理性的意识系统。自我的活动包括记忆、知觉、情绪、思考等,作用是为本我提供外界消息,帮助本我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需要的满足,同时避免由于盲从而遭致危险。自我遵从现实原则。代表理性。但自我受本我的支配。弗洛伊德将自我和本我比喻为骑手与马的关系。(自我是马,本我是骑手)
  超我包括良心、道德、理想、社会感情这些任性中的高级本性,是社会力量的代表。超我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个体人格中的反应,是理想中的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只有保持自我、本我和超我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人格健康成长。其中,自我受本我的支配,同时也被严厉的超我所监视,受到外界的挫折,因此,人们会经常感叹生活的不易。自我如果不能抵抗前三者的压力,则会产生焦虑。焦虑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所导致的。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2、“人在情境中”的理论(person-in-situation)
  认为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
  此理论认为案主的困扰来源三方面:
  儿童时期没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到了成年期,从而导致了在环境中的不合理要求,如家庭暴力下长大的小孩,长大后会寻求关爱。
  来自环境的压力。贫困的母亲由于生活压力打骂孩子。
  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过渡被母亲溺爱的孩子长大后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除此之外,还包括沟通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
  (三)基本假设和原则
  1、基本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个人的成长受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彼此相互影响,案主所面对的困难,是案主本人同时受内在的生理、心理因素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的压力有关,个人早年的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或情绪需要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当社会压力过大,个体应付外界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和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时,早年的问题会引起偏激的反应。来源:考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个人与他人的互动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媒介物,了解按住沟通的能力和技术有助于理解案主的问题以及做出正确的诊断。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待发展和潜力的个体。人类的行为不仅可以被了解,而且可以用预测的方法来加以影响和改变。
  (四)实施程序(即特点要点)
  包括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1、心理社会研究
  第一步:开始接触(包括初次会谈、建立关系和签订服务协议) 源:www.examda.com
  第二步:收集资料,以人在情境中唯一局全面收集与案主相关的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包括案主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是否尝试处理过这些问题,追溯案主的童年及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价值观念和如何看待自己。
  第三步:了解案主各种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的满足和不满足感受。其关心的重点应该放在意识层面而不是无意识层面。
  第四步:协助案主自我发现。让其了解自身的问题和原因所在。
  第五步:综合资料,确定下一步方案 来源:www.examda.com
  2、诊断
  是指除了对案主进行社会因素的分析外,进一步以精神分析理论来诊断案主的人格或心理问题,并针对案主的受助意愿,接受服务的能力进行预估。
  诊断的类型包括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动态诊断—对案主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
  缘由诊断—对案主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考试大论坛
  分类诊断—对案主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3、治疗
  目标:
  减低案主的焦虑和不安
  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来源:考的美女编辑们
  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和人在情境中系统地功能。
  开发案主的潜在能力。
  改善案主的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促进案主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五)治疗技巧
  霍利斯将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
  直接治疗是指工作者与案主二者之间的沟通、研究和治疗的过程。
  间接治疗是指工作者针对案主所处的环境所展开的治疗。包括案主有关的人和机构。考试大论坛
  直接治疗的技巧
  
1、非反映沟通技巧:支持(首先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其次保证,肯定案主的行为,另可以通过实物资助的方式表示你的支持)
  直接影响:工作者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尊重案主的自决。方法包括:
  (1)用点头或表示重视的姿态去鼓励案主实践一些他本来已有的想法或已经作过准备的行动。
  例:来源:www.examda.com
  案主:我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想换个工作,但是怕换了后会更不好,就是拿不定主意。
  工作者:这个想法不错呀,可以试一试。
  (2)提供可能的解决途径,让案主自己选择。
  例:
  案主:虽然很努力,可是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来源:考的美女编辑们
  工作者:你能考进这个学校,说明你的学习能力是很不错的,你有没有试着改变一下你的学习方法或者向别人学一点更好的经验呢?
  (3)忠告,表明自己确切的立场或态度。
  例:
  案主:我儿子迷上了打游戏,总是逃学去玩。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工作者:放任孩子不管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我认为你可以抽点时间和老师沟通一下,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坚持、实际干预等。
  探索—描述—宣泄:探索、描述是指工作者用点头、微笑、沉默、了解的神情或语言来表达对案主描述的倾听,同时鼓励案主表达内心的感受。宣泄是指工作者协助案主毫无阻碍地表达他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和憎恨;悲伤;内疚感;焦虑。来源:
  反映性沟通技巧: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巧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鼓励案主运用自己的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与其它治疗方法的主要差异点。
  人在情境中的反映性沟通协助案主了解其现状,了解案主自己的反应。
  心理模式动力反应:协助案主进一步去发掘他的感受、态度与行为的内在心理根源,重点在于使案主觉察他的那些不适当的心理形态及倾向,以减少他们对案主的影响力。
  工作者针对一个经常与别人吵架的案主说:“你想是什么原因使你经常误会那些你认为是你好朋友的人?”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人格发展反应:协助案主发现他的某些性格特征或行为来自于早年
  经验的影响,促使案主对这些影响加以适当的控制。以解决案主的困难,提高案主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者可以先协助案主回忆早期的经历,提供案主情绪发泄的机会,继而将早年经验与现在的感受和行动联系起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工作者对一味抱怨孩子成绩差的母亲:“你以前读书时的成绩怎么样?”
  间接治疗法—环境改善术
  
改变案主的环境,从而减少案主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在案主的关系系统中,包括并行者和重要他人,其中并行者是指与案主以工作关系为主的人,重要他人是指与案主以感情联系为主的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等。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假设(多选)考试大论坛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直接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又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可单选也可多选)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源:www.examda.com
  1.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
  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基本假设:有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作务就是服对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它是服务介入工作核心,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潜在能力。
  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有效的沟通行动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和达到五种功能。这两个要素是:有系统、有反应。沟通行为需要达到的五种功能包括: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2.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第一,清晰界定问题。
  第二,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包括两个方面:服务对象必须是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且做出承诺愿意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服务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自主的能力。
  第三,合理界定任务。任务中心模强调,只有马以下三个因素融合到任务中,这样的任务才是合理可行的。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是: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的意愿。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任务中心模式的假设(多选)
  2、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多选)考试大论坛
  3、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多选)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历史起源
  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于1955年创立。又称ABC性格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基本假设在于:人的情绪问题是有人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
  艾利斯在运用传统心理治疗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早期的经验,不能真正帮助案主解决问题,也不能使当事人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再者,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也不能防止案主日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在临床经验中,他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完美主义者,易于作出自我责备和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他们常常将他们的渴望如爱、被别人赞赏、成功等视为自己的真实需要,这些都是人的非理性体现,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改变人的非理性信念。
  60年代后期,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才被心理治疗学界所接受。从而慢慢影响个案工作的服务过程。来源:www.examda.com
  (二)理论基础
  ABC性格理论
  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被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的刺激(A)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一个人的信念(B)体系.如果能够去除这些理性信念,情绪问题则能解决。
  据此,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是由个人的信念系统而非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所产生。
  非理性信念对情绪的影响
  引发事件(A) 信念(B) 结果(C)
案例1 高考失败 我真没有用,我的前途完了 情绪低落,焦虑自卑
案例2 失业下岗
  “我怎么这么倒霉” “我不应该下岗的,比我差 人还有呢”

  失望,忧郁,无奈,无助,怨天尤人
  艾利斯将人的非理性信念概括为11种。
  (1)一个人绝对需要周围其他人,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最低限度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在能,能胜任.这才是有价值的人
  (3)世上有些人是卑劣的,对他们的恶行应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当事情不如自己所设想的那样发展,那就是最糟糕不过的事了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人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对于危险和灾难性的事件,应给予不断的关注,随时注意它发生的可能性,即凡事多从坏处着想
  (7)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责任实在不容易,不如逃避来得省事
  (8)人总是需要依赖别人,而且要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依赖
  (9)过去的经历对人目前行为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应该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无法找到这个完美的方法,则会很痛苦
  治疗技巧采集者退散
  
理性治疗方式
  指出非理性的信念
  即对案主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一反映感受;二是角色扮演;三是冒险;四是识别。
  与案主辩论非理性信念。
  即对产生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和辨析的具体方法,让案主了解他不应该再坚持“应该”和“一定”的看法。辩论技巧主要包括:一辩论;二是理性功课;三是放弃自我评价;四是自我表露;五是示范;六是替代化选择;七是去灾难化;八是想象。
  特点
  明确辅导要求。让服务对象认识到,真正导致自己情绪、行为困扰的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而不是引发事件;
  检查非理性信念。孤立服务对象寻找这些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且协助服务对象理解这些非理性信念与具体的情绪、行为困扰之间的联系;
  与非理性信念进行挑战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巩固辅导效果。来源:www.examda.com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依据(多选)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基本技巧(单选、多选)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多选)
  四、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历史发展
  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南非的沃尔普从实验中发现了相互抑制原则,既当一个人松弛的时候,他是无法同时感到紧张、焦虑或者恐惧的。反之亦然。同时期的英国人艾森克提出:应采用客观和标准化的测试最为行为治疗的临床评估,实行为治疗又前进了一步。来源:www.examda.com
  1950年至1960年初期。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所花时间过长,效果不很明显,于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阿尔伯特·班杜拉的学习理论,1971年出版《社会学习理论》一书标志着社会学习理论的正式形成。他认为个人不仅可以从奖罚中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模仿的过程学习。他对暴力性电视节目与观众的社会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模仿性暴力行为。同时认为人不仅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控制社会环境的主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行为、认知与环境三者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来源:
  20世纪90年代,美国行为治疗方法促进会成立,会员大约为4000名。流派很多,共同的特征在于以治疗为导向、强调行为,重视学习作用,以及强调严格的诊断和评估。
  (二)理论来源
  来源于行为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等。其中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通过狗与铃声的实验(每次给狗实物的同事都摇铃,狗见到食物会反射性的分泌唾液,当这种情况重复多次以后,即使不给事物,狗听到铃声也会自动流口水。),将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据此,巴甫洛夫创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与中性刺激建立条件的反射。该理论模式主要强调“刺激—反应”公式,既反应必须由刺激引发,反映的性质也由刺激的性质所决定。反应是后随于刺激出现的,为了使反映出现,刺激必须先出现。
  2、操作性为理论。1938年,斯金纳将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中“应答性行为”是巴甫洛夫所研究过的“条件反射”性行为。“操作性行为”的理论假设:行为的改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行为后面伴随着某种特殊的结果,反应或行为被称为操作的行为,因为其操作了环境,而行为才有其结果。行为是由反映出的结果所控制的。如:孩子每次哭泣,父亲就会给糖吃,那么孩子哭泣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在这个例子中,孩子哭泣是行为,父亲给糖吃是结果,因为每次哭都能得到糖吃,那么孩子哭泣的行为就会增加。来源:
  3、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创立。班杜拉研究了人的行为是如何获得的问题,认为:人主要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进行学习、习得行为。强调了人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认为观察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对榜样或模式的模仿和认同来完成。其中观察学习有四个过程:
  第一、注意过程。一个人看到其他人在做某种行为,他对此很关注;
  第二、保持过程。观察者在大脑中形成有关信息,这些信息是有关此行为如何被完成,也包括在实际或在头脑中演练此行为
  第三、运动再现过程。观察者总结出在何种情况下这个行为发生及其结果如何。
  第四、动机或诱因过程,指个体具有再现榜样行为的能力后,究竟是否把行为公开表现出来,要看诱因。采集者退散
  班杜拉在阐述观察学习时运用了强化的概念,他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并重点强调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个体看到他人的行为获得成功或赞扬,便会增强产生同类行为的倾向,这叫做替代强化。个体一旦社会化,就能自己设定标准并根据这种内在标准来评定和奖罚自己的行为,这叫自我强化。班杜拉的观点在于,人是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得替代强化,从而控制自我强化,形成自我行为的。
  (三)基本假设
  (1)以行为(尤其是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作为研究和治疗的中心;
  (2)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3)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4)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5)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不可。
相关阅读

距2025社会工作者考试预计还有

173

立即锁分

考试圈子
  •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