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入的特点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含义
“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干预、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性质和特点
1.有计划有目的;
2.干预是核心;
3.物质和精神帮助并重;
4.有短期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
(一)直接介入
微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互动的服务,针对个人、家庭、小群体采取的行动。
(二)间接介入
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也称为是改变环境的工作。
(三)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
根据人与环境的理论,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注意:每年,考生重点是结合案例理解什么是直接、间接以及综合介入。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介入行动的原则有6个: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一)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2)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能力。
①了解现有资源。服务对象的资源系统包括正式服务资源系统和非正式服务资源系统。
②进行转介。进行转介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征得服务对象同意:二是向要转介的机构出具正式的转介信和相关的转介资料,说明情况;三是进行转介后跟踪服务。
③资源倡导。当服务对象所需资源缺乏时,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资源经纪人和倡导者的角色,将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
④增能。增能的技巧包括:协助服务对象识别和善用自己的长处,用积极的自我形象代替消极的自我形象;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意识,了解与他们有关的资源系统;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共同争取权益。
(二)进行危机介入
危机介入的技巧包括: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服务对象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其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介入目标要现实,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
(4)担任教导角色。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就可以结束介入行动。
(三)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四)调解行动
进行调解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做到:一是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二是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三是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五)运用影响力
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1)能够识别谁是“有影响力”的人。
(2)具有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技巧。
(3)具有说服和游说的、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技巧。
(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
2.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社会工作者在协调服务时要掌握下列原则:
(1)团结不同专业的服务人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2)了解各方的不同观点,协助建立共同目标。
(3)识别各专业的长处和差别,划分职责。
(4)与各方沟通情况,为有效协调打下基础。
(5)协调前广泛收集资料,提高碰头会效率,减少协调成本。
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发展创新服务和资源时要留意:
(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
(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
(3)设立必要的组织以承担工作。
(4)社会工作者角色依计划性质而定。
4.改变环境
(1)环境介入和改变的人手点:空间和时间;关系。
(2)促进社会环境变迁的方法:自然助人者介入、网络促进、建立互助小组、技术训练。
5.改变组织与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
社会工作者从内部改变组织时,应运用如下技巧:
(1)在了解评估机构的基础上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全员参与。
(3)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法推行改变。
配套习题:
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名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参考答案:
1.(1)个人因素。有人认为贫困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给成员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的境地,则应归咎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大多是因为经济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案例中有人认知出现了问题,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
(2)社会因素。这个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困,比如社会结构转型,行业调整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业,造成了个人与家庭的贫困。
(3)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贫困文化对于社会成员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影响。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形成贫困群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由于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播,出现了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还有“等、靠、要”的不良思想的传播.都会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导致低保人数增加的现象。
(4)环境因素。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为穷人改变自身状况提供机会和资源。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会影响该地区居民的就业。
2.(1)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协助社区居民重新认识、分析面临的处境和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升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从而改变不劳而获的消极观念。
(2)运用增能理论,开展发展性和支持性小组。通过协助社区居民寻找社会资源,扩大社会交往,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动体系,发挥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增强自身对抗环境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体的权益。
(4)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服务那些留守的孤寡老人,妇联组织可以为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