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牢记并收藏
介入的主要内容及考点 |
介入的性质个特点 |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
介入的分类 | 1、直接介入(社会工作的直接实践)
2、间接介入(社会工作的间接实践)
3、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
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被视为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介入行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决定介入行动时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个别化
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介入行动,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对于个人,介入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对于家庭或者群体,介入要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关的特殊任务。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依靠服务对象,与他们紧密配合,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对象系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5、瞄准服务目标
介入行动应围绕着介入目标进行。
6、考虑经济效益 |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内在资源和外部资源。
(2)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了解现有资源、进行转介、资源倡导、增能。
2、进行危机介入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服务对象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其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瞄准服务对象当前需要。介入目标要现实,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
(4)担任教导角色。包括告诉服务对象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就可以结束介入行动。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
(1)介入目标;(2)服务对象的情况;(3)资源和设备的配合。
4、调解行动
(1)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
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他们看到双方的共同利益、阻碍服务对象实现目标的障碍、克服障碍的方法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
(2)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
社会工作者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增进环境系统对服务对象系统的了解,并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回应。
(3)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双方认定并协商出共同的目标,达到双赢的局面。
5、运用影响力
包括:诱导——奖励与处罚;劝导——运用有说服力的观点改变服务对象的观念;利用关系羔——运用人际关系去影响目标系统的行为;利用环境——镀外部社会环境有利于服务对象的改变。 |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2、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1)微观层次的协调,协调以服务对象为焦点的活动,协调不同专业为个人和家庭服务。
(2)第二,宏观层面的协调,主要是协调以特定类型服务对象为焦点的服务和活动的不同政策,如针对网瘾青少年、老人等不同的群体政策配合。
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小型方案容易筹募经费,成功概率大。
(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
(3)设立必要的组织承担工作,工作人员分工负责才能确保计划的实施。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依计划性质而定。使社区成为计划的主体,促进社区的参与;技术专家角色主要是提供建议,指导完成工作任务。
4、改变环境
(1)环境介入与环境改变的目的
环境介入就是通过对环境条件对个人的影响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而对环境和个人改变进行的行动。
(2)改变环境的意义
(3)环境介入和社会变迁
环境介入不仅包括改变环境的意图和努力,同时也包含通过对环境状态的影响进行批判分析,而对个人的和集体的观念进行改变的过程。
(4)环境介入和改变的入手点
①空间和时间。空间属于物理环境,它也会影响人的行为。
②关系。关系是指人们彼此交往的方式,是影响人们的社会环境的一个面向。
(5)促进社会环境变迁的方法
①自然助人者介入;②网络促进;③建立互助小组;④技术训练。
5、改变组织与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
当组织或机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需要、阻碍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发挥时,就要尝试去改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来满足服务对象系统的需要。 |
二、现在开始做
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名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参考答案:
1、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有人认为贫困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给成员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的境地,则应归咎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大多是因为经济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案例中有人认知出现了问题,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
(2)社会因素。这个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困,比如社会结构转型,行业调整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业,造成了个人与家庭的贫困。
(3)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贫困文化对于社会成员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影响。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形成贫困群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由于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播,出现了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还有“等、靠、要”的不良思想的传播、都会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导致低保人数增加的现象。
(4)环境因素。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为穷人改变自身状况提供机会和资源。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会影响该地区居民的就业。
2、社会工作者可开展的服务有:
(1)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协助社区居民重新认识、分析面临的处境和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升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从而改变不劳而获的消极观念。
(2)运用增能理论,开展发展性和支持性小组。通过协助社区居民寻找社会资源,扩大社会交往,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动体系,发挥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增强自身对抗环境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体的权益。
(4)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服务那些留守的孤寡老人,妇联组织可以为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