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介入的基本知识
介入的基本知识 | |
介入的性质和特点 |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
介入的分类 | 1、直接介入(社会工作的直接实践) (1)关注对象:个人、家庭和群体; (2)重点:家庭或群体人际交往、个人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 2、间接介入(社会工作的间接实践) (1)关注对象: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及更大社会系统; (2)重点: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系统间接帮助服务对象,也称改变环境的工作。 3、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 (1)视角:“人与环境”互动; (2)介入焦点:增强个人的适应力;社会和物力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
二、介入策略
(一)直接介入
直接介入 | |
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主要包括: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内在资源(技巧和潜能)和外部资源(正式系统与非正式系统)。 2、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能力 主要包括:了解现有资源(正式和非正式资源)、进行转介、资源倡导、增能。 |
进行危机介入 | 1、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服务对象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其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瞄准服务对象当前需要。介入目标要现实,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 4、担任教导角色。告诉服务对象应该做什么,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就可以结束介入行动。 |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 | 1、介入目标;互动与介入目标相吻合。 2、服务对象的情况;符合服务对象特殊能力和需要。 3、资源和设备的配合;活动与机构的能力和资源条件相配合。 |
调解行动 | 1、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 协助他们看到双方的共同利益、阻碍服务对象实现目标的障碍、克服障碍的方法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 2、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 收集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增进环境系统对服务对象系统的了解,并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回应。 3、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协助双方认定并协商出共同的目标,达到双赢的局面。 |
运用影响力 | 1、诱导——奖励与处罚; 2、劝导——运用有说服力的观点改变服务对象的观念; 3、利用关系羔——运用人际关系去影响目标系统的行为; 4、利用环境——镀外部社会环境有利于服务对象的改变。 |
(二)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 | |
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 1、识别“有影响力”的人; 2、具有“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技巧; 3、具有说服和游说、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技巧; 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 |
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 1、微观层次 协调以服务对象为焦点的活动,协调不同专业为个人和家庭服务。 2、宏观层面 主要是协调以特定类型服务对象为焦点的服务和活动的不同政策,如针对网瘾青少年、老人等不同的群体政策配合。 |
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 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小型方案容易筹募经费,成功概率大。 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 3、设立组织承担工作,工作人员分工负责才能确保计划的实施。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依计划性质而定 (1)促进者角色使社区成为计划主体,促进社区参与; (2)技术专家角色主要是提供建议,指导完成工作任务。 |
改变环境 | 1、环境介入与环境改变的目的 通过对环境条件对个人的影响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而对环境和个人改变采取的行动。 2、改变环境的意义;服务对象的整个外部世界。 3、环境介入和社会变迁 (1)包括改变环境的意图和努力; (2)也包含通过对环境状态的影响进行批判分析,而对个人的和集体的观念进行改变的过程。 4、环境介入和改变的入手点 (1)空间和时间。空间属于物理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2)关系。关系是指人们彼此交往的方式,是影响人们的社会环境的一个面向。 5、促进社会环境变迁的方法 (1)自然助人者介入;(2)网络促进;(3)建立互助小组;(4)技术训练。 |
改变组织与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 | 1、在了解评估机构的基础上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全员参与; 3、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法推行改变。 |
三、小结
介人是社会工作计划的具体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内在动机、潜能,共同寻找资源解决问题。在案例中,大部分的需求和问题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活动和工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直接介入、间接介入等多种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