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本章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是儿童的需求、 儿童面临的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定义的要素、 儿童社会工作类型、 儿童社会工作实务原则、 救助和保护儿童、 个案管理服务的方法,需要特别关注对儿童的保护和救助。
儿童社会工作一直是中级实务考试中常考的人群领域,通常对儿童的需求、面临的问题及介入策略/方法的考查较多。
本章重要程度:★★★★
本章分值分布:
时间 | 题型 | 分值 |
2015 | 案例分析 | 10分 |
2020 | 案例分析 | 10分 |
2021 | 案例分析 | 20分 |
2022 | 案例分析 | 20分 |
本章思维导图:
本章主要知识点
要点 | 主要内容 |
儿童的需要 | 1、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基本生活资料)、社会存在(获得社会身份) 2、发展的需要:良好家庭生活、获得受教育机会、获得足够的休闲与娱乐; 3、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身体、情感、性虐待、儿童忽视(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对儿童发展需要和教育需要的和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性剥削) 4、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分清自我与非我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适应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 |
儿童面临的问题 | 1、儿童生存的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问题。 2、儿童发展的问题:贫困的问题;辍学的问题。 3、儿童保护的问题:儿童被遗弃的问题(儿童福利机构);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儿童被性侵的问题;儿童被忽视的问题;儿童被拐卖的问题;家庭监护的问题。 |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 1、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 方法:家庭走访、查阅文档; 工具:基本信息记录表、儿童需求评估表、社区儿童基本信息分类及服务需求记录表等; 2、个案管理服务的方法 ①服务流程:接案;需求评估;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案。 ②个案辅导和个案管理 目的:消除和改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困惑与偏差。 原则:融洽治疗关系、接纳、反馈、儿童中心及循序渐进。 3、团体辅导 类型:发展性团体—教育引导与提供资讯;治疗性团体—行为、态度或价值理念矫正。 步骤:了解自己/他人—同理心—沟通—合作—承担责任。 4、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 主要内容:社区基本建设;安全、益智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主要方法:网络媒体、名人效应、海报宣传、讲座论坛、问题研究与政策研究倡导等。 5、紧急儿童暴力事件中的危机干预 |
经典例题
A社区发生了几起虐待儿童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邀进驻该社区开展儿童保护服务。社会工作者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是否存在育儿行为不当,儿童照料缺失,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家庭关系紧张等情况,采用“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三色法对不同家庭进行标识;针对存在风险的家庭,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上门了解近况;在社区张贴海报,宣传儿童保护知识;为存在不当育儿行为的家长开展亲职教育服务。
小江是高风险家庭的儿童, 自从母亲去世后,他经常遭到父亲酒后殴打。某日,社区志愿者向社会工作者报告,小江又被父亲打了,这次情况特别严重,他被打得意识不清。社会工作者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小江家中,拨打“120" 并护送他去医院紧急救治。
问题;
1.分析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开展了哪些方面的预防服务。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还应采取哪些危机干预措施?
1.预防服务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儿童所在的社区环境中,对社区和家庭尤其是后者存在的儿童侵害风险进行发现、监测和干预的专业活动。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因儿童自身状况给父母亲职的挑战、家庭贫困、家庭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关系紧张、父母育儿行为不当、父母照料缺失等。预防服务即为能够及时发现上述不利于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改善风险状况,保障儿童的安全,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开展的服务,包括:
(1)社区动员和教育,在社区张贴海报,宣传儿童保护知识;
(2)分类分级,采用“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三色法对不同家庭进行标识;
(3)儿童风险的识别,针对存在风险的家庭,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上门了解近况;
(4)监测和干预,为存在不当育儿行为的家长开展亲职教育服务。
2.(1)开展评估。服务对象发生危险需要就医的,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马上联系急救或警方,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
(2)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人本主义的视角,保持冷静和平静,对服务对象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和同理关怀。
(3)聚焦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将焦点限定在与危机相联系的紧迫性问题上,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4)稳定情绪。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对服务对象予以鼓励性、认可性、反应性的示意。
(5)制订方案。通过询问,着力呈现、辨识、建构服务对象现有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技巧,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能动性,与其一起寻求减轻紧急状况和问题的可取之策和应对机制。这里尤其要强调:介入的目的是处理那些与危机有关的问题,而非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介入的焦点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需要,确立现实、有限、具体、可行的目标;介入的关键是帮助服务对象修改其意识中和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故应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行性方案、一起订立服务计划,鼓励服务对象自决。
(6)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①输入希望,提供精神支持与宣泄渠道,让迷茫、无助的服务对象重燃对生活的渴望、人生的希望。②提供支持,加强资源链接,积极联络亲属,充分利用其自身拥有的资源,协助解决当前问题,共同努力克服危机。③恢复自尊,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协助其重塑自信、自我增强权能,并在其改变的过程中给予适度激励,以乐观的精神感染服务对象,传递正能量。④培养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功能、减少依赖、增强自主、克服危机。
(7)后续跟进。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最初的危机干预结束后适时结案,之后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或实地回访跟进服务等方式,确保危机情况得到解决,帮助服务对象恢复生活信心,努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zlj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