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按照年龄进行划分的三大服务对象群体: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社会工作中的一类。学习本章,要结合青少年自身独特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点,与其他人生阶段相比独特的需求和问题,运用青少年成长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青少年服务的计划和实施。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直是中级实务考试中常考的人群领域,通常对青少年的需求、面临的问题及介入策略/方法的考查较多。
本章重要程度:★★★★
本章分值分布:
时间 | 题型 | 分值 |
2016 | 方案设计 | 20分 |
2017 | 案例分析 | 20分 |
2020 | 案例分析 | 10分 |
2022 | 案例分析 | 20分 |
本章思维导图:
本章主要知识点
要点 | 主要内容 |
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 | 1.需要: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发展适当人际关系;追求独立自主;寻求经济独立;为未来生涯做准备;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为未来婚姻和家庭做准备;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
青少年服务的基本内容 |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般预防;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重新犯罪的预防 |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 1、青少年自我探索服务 理论基础:辨识认定论;韦恩斯坦的“自我探索历程” 实务运用:自我概念量表测试、生命环活动、自画像、生命线等活动。 2、青少年就业辅导类服务 理论基础:生涯规划 3、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 元素:历奇活动、野外、个人及小组辅导、经验学习法。 训练模式:历奇波浪、野外挑战、情感反思、多元创意 实务应用:热身游戏、凝聚结连、建立信任、促进沟通、解决难题、个人挑战、领袖训练、社会责任; 4、亲职教育 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模式 应用技巧:积极倾听;使用“我—讯息”;积极沟通。 |
经典例题
某中职学校为解决新生迟到、旷课和逃学问题,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调研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有的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更谈不上认同,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还觉得前途渺茫,不知道如何规范未来。
社会工作者为这些学生开展“自我规划”成长小组服务。在每节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设置“优点一箩筐”环节,鼓励组员发现并方向自己和他人的优点。组员们在相互肯定中更加自信了,也越来越愿意参与讨论。在每节小组活动后,社会工作者布置“勇敢者挑战”作业,要求组员每天微信群打卡,鼓励大家按时上课,相互督促。社会工作者发现组员打卡越来越积极,还会在群内分享趣闻乐事,他们的自制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此外,社会工作者专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就业创业的成功经历,组员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
问题:
1、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社会工作者在该成长小组中采用了哪些治疗技术。
2、综合案例,分析小组工作在促进学生改变中发挥的作用。
1.班杜拉认为青少年辅导与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自我规划",要使青少年实现自我
规划需要三个阶段,分别是诱发改变、类化、维持。班杜拉提出了以下几种治疗技术。
(1)实例楷模法。引导青少年观看实例,如电影、电视、录音带的示范,使当事人学习适当的行为。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专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就业创业的成功经历,组员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社工采用了实例楷模法的治疗技术。
(2) 认知楷模法。由增加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或自我效能着手,如提高青少年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有改变的可能。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设置“优点一箩筐”环节,鼓励组员发现并分享自己和他人的优点。组员们在相互肯定中更加自信了,体现了社工运用了认知楷模法。
(3) 激发自制力。要求青少年表现先前觉得自己无能的行为,或经治疗者的示范,
使青少年发现事实并没有他想象的可怕,再逐步增加自我控制力与对事情的掌控或驾驭能力,经过试验而能面对困难,消除恐惧,进而消除不良行为。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布置“勇敢者挑战”作业,组员打卡越来越积极,还会在群内分享趣闻乐事,组员的自制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增强,体现了激发自制力的技巧。
2.小组工作方法有助于建立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正向社会交往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社交方式,建立同伴正向支持网络,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的实践经验,案例中通过小组工作方法,提升组员的自信,增强了组员的自制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zlj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