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1、结构:是指个人所面对并能够认知的外在环境,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2、过程:助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输入、产出、反馈、生存或终止。
3、行动:平卡斯和米纳罕行动系统分为中介系统(社会工作者和机构)、服务对象系统(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等需要帮助的单位)、目标系统(社会工作者试图改变的服务对象)、行动系统(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为实现目标所共同作出的努力)
4、机能:系统运作需要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就必须要做到以下3点:
(1)从系统外部获得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源,并保证系统内部运行稳定、平衡和完整;
(2)在系统内子系统之间要具有一定的互动和互惠性;
(3)系统内部子系统需要不断地调试,以保证其与系统目标一致性,否则就可能导致系统的终止。
(二)系统理论的实务原则
1、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既有生理、心理方面,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2、评估问题的焦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到微观、中观、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系统,重点在于个体与环境互动环节;
3、个人的问题及其环境的互动关系是报考的,须不断对服务对象需求进行再评估;
4、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必须是整个系统而非局部。
(三)系统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
1、专业关系的界定。不仅涉及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还涉及社会工作者及其身后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及服务对象和影响服务对象的所有相关系统。
2、服务目标。帮助服务对象的系统实现的稳定与平衡,服务对象能够有序地从系统外部获取系统存续所需的资源,同时向系统外部开放。
3、专业人员的角色
微观层面:媒介者、治疗者、教育者、调解者
中观层面:倡导者、行动者、协调者、监督者
宏观层面:倡导者、计划者
(四)生态系统理论主要观点
1、生命周期:用时间线方法重现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和生活事件的意义。
2、人际关联:个人拥有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
3、胜任能力:指通过个人与环境间的成功交流经验,建立个人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4、角色表现:个人在社会层面的一种互惠性的社会期待,个人参与社会的媒介,受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影响。
5、生态地位:个人所在某种环境区域的特征,指有利于或不利于特定发展任务的环境因素。
6、适应力:个人在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个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回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
(五)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从服务对象处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制和机会,分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利、责任及其了能的影响;
2、充分认识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可能回应方式;
3、采用积极视角,在不利情境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
4、要辨识行为模式,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
5、要重视过程,即关系和互动是如何产生的,内容和结果如何;
6、强调与他人一起工作,包括重视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
习题练习:
1、11岁的男孩小杰是某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患有轻微脑瘫。小杰3岁时,经评估后安排到家庭寄养。小杰现在一所小学读三年级,成绩中等。一天,寄养家庭父亲找到社会工作者,成小杰擅自拿了家里1000元钱,希望社会工作者帮忙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在与小杰建立信任关系后,开展了服务、下列社会工作干预措施中,体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是()[2020]
A. 纠正不良行为,形成正确认知
B. 输到个人情绪,恢复理性思考
C. 提高学习兴趣,发展个人潜能
D. 调整家庭关系,营造健康环境
2、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近发现高三(3)班的小强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且失落、易怒,还多次与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小林通过多方走访了解情况,小强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小林适宜的做法是( )。
A.鼓励小强正视现实并提升应对问题能力
B.深入分析小强与父母及同学的互动关系
C.引导小强正确看待父母想要离婚的事实
D.将服务聚焦于小强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