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行业视点

湖北宜昌夷陵区社会工作者证书补贴50-100元/月

来源:宜昌市民政局 2019-03-15 09:20:00

夷陵区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先行先试,2018年组织发动社区网格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明确网格员通过初级考试的,每月发放资格证书奖励补贴50元,通过中级考试的,每月发放资格证书奖励补贴100元,按月随工资发放到位,通过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增强报考人员积极性。

据统计,截止2018年10月,全区有持证社工78人,其中社会工作师(中级)37人,助理社会工作师41人;事业编制人员60人,非在编人员18人;民政系统工作人员25人,社区网格员12人,其他人员41人。

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20 16:07     来源:宜昌市民政局

  2011年11月8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意见》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夷陵区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在2009年,就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2014年又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多年来,夷陵区在“人才培养、团队培育、品牌建设、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社工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2018年,我们对全区专业社工机构、乡镇(街道、试验区)社工站、公益项目实施单位、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负责人、持证社工师、社会工作拔尖人才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全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着力探索社工实务开展途径、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建立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经过10年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人才培养、团队培育、品牌建设、机制保障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全区社工人才队伍快速发展。

  (一)实施人才工程,壮大社工队伍。

  1.拓展社工岗位培育方式。一是设置一批。制定出台《夷陵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在民政、卫生、教育、计生、总工会、团区委、残联、妇联等部门设置事业单位编制社工岗位57个。对编内人员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者按编内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聘用,并落实相关待遇。二是明确一批。根据工作岗位职责,明确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社会福利委员和治保调解委员为社工岗位。171个行政村、19个社区共设置社工岗位380个。三是购买一批。在村和社区,购买社区网格员、残联协理员、劳动保障协理员、人民调解员等公益性社工岗位1417个,其中:网格社工1367个(专职网格员110个)、民政社工助理员岗位22个、社区矫正社工岗位20个、社区禁毒社工岗位8个。四是引导一批。通过培训社会组织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派驻专业社工指导、邀请社会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社工实务项目跟班学习等方式,引导、培育一批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技巧的社会工作从工、义工队伍。大力实施社会工作培训计划,近年来,开展社工考前培训、理论学习、实务技巧为主题的系列培训30期,开展从工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技巧等主题的培训12期,开展义工公益大讲堂、义工沙龙、公益项目设计等系列培训10期。参训人员超过2800多人。

  2.壮大持证社工人才队伍。区社工办与政法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夷社工办[2018]1号),组织发动社区网格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明确网格员通过初级考试的,每月发放资格证书奖励补贴50元,通过中级考试的,每月发放资格证书奖励补贴100元,按月随工资发放到位,通过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增强报考人员积极性。据统计,截止2018年10月,全区有持证社工78人,其中社会工作师(中级)37人,助理社会工作师41人;事业编制人员60人,非在编人员18人;民政系统工作人员25人,社区网格员12人,其他人员41人。

  (二)开展品牌建设,发挥示范效应。

  1.发挥拔尖人才引领作用。2016年,全区评选“第四届区管拔尖人才”,其中评出“社会工作拔尖人才”9名,由7名社会工作师、1名律师和1名社区网格员构成。分别代表社会工作领域、律师行业、社区网格战线的优秀人才和中坚力量,在各自岗位为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标准化积极奉献。2016年以来,承担实施专业社工项目、社区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等重点项目20余项,培育启扬社区矫正、“义路有你”社区义工联盟、龙禧律师公益众筹联盟等知名服务品牌和专业服务团队10余个。

  2.深化品牌项目示范作用。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两届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大赛,下拨资金近100万元,支持社区公益服务项目50余个,服务内容涵盖社区党建、社区养老、“三留守”服务、乡村振兴、文化阅读、环境治理、应急救援、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10多个领域,挖掘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的优质项目和优秀社工团队,吸纳培育社区公益领军人才超过300名,参与志愿者超过2000人次。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有效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深入开展。

  (三)加强团队培育,深化项目运作。

  1.专业社工机构起步较好。目前,全区注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9家,其中民办社工机构5家、乡镇社工站4家;持续开展专业社工服务的4家;机构从业人数从2014年的22人上升到2018年的54人。

  2.项目化运作稳步发展。全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助社工项目、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等各类项目总数从2014年的15个增加到2018年的39个;资金规模从2014年的30万增加到2018年的118.98万。政府购买力度加大,社工服务项目化运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强化机制保障,完善制度体系。

  1.组织保障逐步建立完善。根据《中共夷陵区委办公室 夷陵区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宜夷办文〔2009〕42号)要求,2009年12月,成立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统战部部长和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区民政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规范。2010年1月,中共夷陵区委办公室 夷陵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宜夷办发〔2010〕2号);2011年4月,中共夷陵区委 夷陵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宜夷发﹝2011﹞6号);2011年4月,夷陵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配套制度》(夷社人发[2011]1号),出台了《宜昌市夷陵区关于社会工作人才管理的暂行规定》《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试行)》《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实施方案(试行)》《宜昌市夷陵区关于推进公益性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宜昌市夷陵区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宜昌市夷陵区关于建立社工、从工和义工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宜昌市夷陵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实施办法(试行)》。

  二、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社工人才面临“三少”。

  一是持证社工少。目前,全区有持证社工78人,近年来实施的“夕阳生辉”、“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公益木兰”、“爱满荆楚”、“义路有你”等主题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参与人员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为主,参与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只有30多人,80%的项目都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策划并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具体实施依托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完成。

  二是实务经验少。在全区目前78名持证社工师中,有5人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仅有3人有5年以上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其他从业者均为志愿者或城乡社区工作者,总体上专业社会工作从业经验不足。

  三是专业培训少。2015年以来,开展培训50余期,参训人员超过2800多人。但培训以社工考试考前培训、项目设计、公益创投等知识讲解为主,对社会工作实务操作技巧训练、专业方法解读、社会工作理论学习、经典案例分析、专业社工项目考察学习交流等方面的培训资源困乏、培训力度不够。

  2.团队培育面临“三难”。

  一是团队稳定难。在承接项目的4家社工机构中,除了区启扬社工中心有1名专职人员外,其他3家社工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民政社工助理工资预算为3.8万元包干每年,社工待遇偏低,留不住专职人员和专业社工人才,造成人员流动大,团队稳定面临困难。

  二是培育社工机构难。成立专业社工机构,需要具备社会工作师专业资质,同时在注册资金、团队人员构成、办公场地等各方面条件都有一定要求,目前符合成立条件的人员不多,有意愿成立的人员和团队更少,培育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基础薄弱、存在一定困难。

  三是机构生存难。目前,已注册的9家社工机构,有4家在承接和实施项目,其余5家没有项目。社工机构对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依赖过大,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生存压力巨大,发展任务艰巨。

  3.品牌建设呈现“三弱”。

  一是宣传力度弱。目前宣传主要以网站、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转发社工新闻为主要途径,缺乏专业性强、成效明显、有社会影响力的宣传内容和渠道。

  二是专业服务弱。目前,在各个社工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开展社区活动多、开展专业活动少,开展志愿服务多,开展社工服务少”的情况。各个项目在操作手法和服务内容上都以培育志愿者队伍居多,服务方式以志愿服务为主,主要开展“文娱健康、讲座培训、入户探访、宣传倡导”等社区活动,专业个案、专业小组、工作坊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涉及的不多,开展的较少。同时,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精准识别、服务的有效对接、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把握不够,在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建立、服务进程的监测管理、双方权益的有效保障、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缺乏专业资源和有效支持。

  三是专业能力弱。社工项目缺乏培育本土督导条件,社工机构缺乏专业督导力量,社工行业发展尚未建立督导体系。社工缺乏学习成长的大环境,成长缓慢。专业社会工作氛围淡漠、专业社工力量薄弱。2015年以来,虽然涌现出了启扬社区矫正、龙禧法律服务等优秀团队和知名品牌,但缺乏专业社工项目、专业服务案例等有影响力、含金量高的经典案例和专业品牌。

  4.机制保障存在“三低”。

  一是制度约束力低。2010年以来,我区虽然制定出台了“1+8”的制度体系,但制度层次较低,大多为部门性文件,缺乏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力。

  二是经费投入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保障不足,未形成购买服务的规模和氛围,目前区内仅民政部门购买社工岗位和社工项目。

  三是落实程度低。全区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制度未能完全落实,目前,主要在民政系统设置。

  (二)形成的成因

  1.区情区域局限。夷陵区属于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多山地区,山大人稀,市场总量小,社会工作服务行业不成熟,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小,社工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2.机制保障局限。出台的“1+8”的制度体系,制定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配套制度,但从落实情况来看,社工岗位设置缺乏系统性、社工实务开展路径和平台不明晰,社工实务介入领域不多、项目偏少,专业社工人才不足、专业方法与技巧欠缺、服务质量不高、社会认同度不高,社工服务队伍单一、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发展不足,部门资源整合不够、志愿者队伍组织化程度较低。

  3.政策法规局限。根据八项规定取消“通过社工考试考取社工证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的补贴政策以来,参与实施社工项目的行政事业单位、村(社区)“两委”等享受财政工资人员,均不能领取项目补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人员报考社工考试、参与社工项目实施的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宣传推介力度。

  1.创新载体加强宣传。以“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周、社区公益创投大赛、重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启动、重要政策文件措施出台、年度优秀社工人物和优秀社工项目评选、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等重要节点,重点开展以政策解读、社会工作发展成果展示等为重点内容的集中宣传活动。

  2.创新形式加强宣传。以纳入党委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举办专题讲座、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强对党政机关的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QQ群等新兴媒体技术多渠道加强对社会的宣传。

  3.创新活动加强宣传。发挥社工在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依托社工机构和13个乡镇(街道、试验区)社工站,在各自服务区域内开展社会工作知识进社区活动。发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引导重点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人员学习宣传社会工作知识,不断扩大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知晓度。

  (二)强化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实施社工人才“百千计划”,按照专业社工引领、社区工作者储备、社会组织补充阶梯布局,全面加大三类人员培训密度和力度,提升社工人才队伍专业素质。

  1.加强对岗位社工考试服务指导。做好考前动员、培训指导服务,提前宣传动员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考试参考报名,严格实行封闭训练,提高考试通过率。

  2.加强社区工作者提能培训。组织开展村(居)“两委”和网格员、劳动协理员等专职社区工作者培训。

  3.加强社会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与社会组织管理局联合,加强对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专业化培训。

  (三)强化资源整合力度。

  1.整合社工人才资源。整合全区编制体制内社工、城乡社区“两委”、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持证专业社工人才资源,健全人员档案,加强数据库建设。

  2.整合义工人才资源。指导成立夷陵区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培训、提高义工专业素质,引导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运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技巧参与志愿服务,建立义工人才库,提高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3.整合政府部门资源。争取领导重视,整合文明办、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教育、司法、卫生、信访等各个部门的政策、资金、人才、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等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汇聚力量,奠定基础。

  (四)强化品牌建设力度。

  1.创建“社工拔尖人才”品牌。推进实施“人才兴乡工程”。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发挥名人能人示范引领效应,搭建服务平台,在黄花镇军田坝村“社会工作拔尖人才宋志武工作室”基础上,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拔尖人才工作室”建设,推进能人参与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发展。

  2.创建社区公益创投品牌。推进实施社区公益人才培养计划。依托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平台,引导村(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组织实施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大力发展居民自助互助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居民骨干、楼栋长、党员代表、社区能人等社区公益人才,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服务理念,加强社区公益人才品牌建设。

  3.创建社工项目品牌。依托4家社工机构、25个公益服务项目实施单位,通过示范引领,重点打造社会工作、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水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知名服务团队和优秀服务品牌,加快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化。

  (五)强化“三社联动”力度。

  1.加快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乡镇社工站建设与管理。以乡镇(街道、试验区)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指导、督促社工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监督严格执行管理规定。二是大力培育专业社工机构。依托社区,有针对性地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发挥其服务弱势群体专业作用。三是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落实将培育社工机构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培养本土社工人才相结合、与公益创投相结合”的“三结合”要求,外引内育,统筹协调,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专业化建设。

  2.建立“三社联动”长效机制。一是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明确政府购买目录和部门。二是推动建立社会工作服务评价标准体系。推动专业社工项目事前评审、事后评估标准。三是推进社工岗位设置、社工薪酬待遇、社工培养、人才激励、志愿服务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和落实。四是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补充”的“三社联动”长效机制。

  3.推进社区公益快速发展。依托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大赛平台,引进第三方专业力量,开展公益项目设计、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社工人才强化训练和社工项目督导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支持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力量,加速社会组织发展,加快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助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有效联动,推进社区公益服务快速发展。

  (六)强化专业规范力度。按照“服务流程规范、项目管理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三规范”要求,探索建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地方标准。

  1.扎实实施“爱满荆楚”《“金翅膀伴飞计划”低收入残障家庭社区互助》示范项目等一批专业社工项目,规范督导培训,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探索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

  2.扎实实施市级社区公益创投项目,规范项目实施流程,提升项目实施成效,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区公益服务标准。

  3.扎实实施区级社区公益创投项目,规范财务预算编制,加强项目督导指导,规范“三留守”、机构养老、残障康复、婚姻家庭、信访、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特困群体帮扶等重点领域公益项目服务流程,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专业领域服务标准。(夷陵区民政局基层政权科)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