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可
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初级督导&区域主任
2013年毕业就业前夕,我写了几个问题给自己:
通过亲身做了之后,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社工这个职业?
自己平时工作之后有无读书以提升自己?是否还能静下来读书?
是否找准一个专业技能去着重训练提高,以充实自己?
2014年底,我给自己了一个回复,写下了以下答案:
事实证明我比较喜欢而且适合。证据是,假设现在让我离开这个行业,我会心有不舍。
是,很庆幸一直以来都在坚持阅读。用了坚持二字是因为在想偷懒的时候,我还是会稍微鞭策一下自己。
这个比较模糊,但是意外的收获是我发现自己对青少年及阅读领域很感兴趣,虽然没有很明确的训练,但是在给小朋友阅读或者带成年人的阅读会等方面还是有所提高的。
2017年下半年了,回想我四年多的社工生涯,以下人物和事情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做过一个丧偶的个案,找到我的诉求是女儿要中考但是成绩很差,但是案主丧夫一年多依然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走出。每次面对她哭泣和无助的样子时,我的内心深处的无措;每次她抑制不住自己对女儿家暴时,我的无奈和无力;她见过心理咨询师回来对我说“觉得跟社工聊天更舒服”时,我的成就感;以及最后她的女儿成功考上了期望的中学时,所有人的喜悦。这些细节大概忘不了了。
调解过一对80后复婚又要离婚的夫妻,女生找到我,给了我男生的电话,希望我联络男生过来中心接受调解。我现在完完全全记得当时打电话给男生时心里的忐忑。从下午6点到晚上将近12点,听双方吐槽、吵架、抱怨过往生活中的不如意,以及女方表明不愿意再离婚。记得自己如何苦口婆心地教双方如何沟通以及两人挽手而归的背影。
还做过一个未成年第三次怀孕少女的个案,记得自己面对案主说出种种震碎自己三观的话语,比如“大不了我就把孩子生下来扔给男方不管,我自己照样可以嫁个想要的人家”,这种时候已然可以做到不批判,以免破坏专业关系。
做过几期按照自己想法实践的儿童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从不熟悉到成为一个个团队,处理每个小团队种种小纠纷中看到孩子们可爱和潜能的一面,再到最后看到他们从团伙成为团队,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节奏。记得实践将自己的想法验证成真的开心。
也记得给小朋友们讲绘本故事时,他们专注的脸庞以及各种有趣的想法和问题。
当然,更记得居民因对社工不满在几百人的居民群里点名道姓、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社工种种不是时,自己淡定的应对,完美化解了危机的历程。
这样的情景,脑海里还有一堆。我喜欢做社工,因为在跟一个又一个的服务对象接触时,听他们的故事、见世间百态,拓宽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
网络的发达,出现了一大批键盘侠。每个人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少有人有耐心的听完别人的故事并给予充足的接纳和尊重。很多时候,我觉得社工存在的很大一部分价值就是给了一些人一个出口。
以行业现在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配套的政策制度,服务对象的很多问题,社工无力协助解决,也做不到助人自助,但我依然觉得社工的存在有很大价值,这个价值就是让服务对象找到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和环境,在社工的场域里,他们的情绪得到了安放。
如果你是一个在校学生,我描述的案例可能满足了你对于专业的想象。但是,现实中社工从业者面对行政、文书、关系的处理等工作量远远大于那些案例。但是我想说的是,能否遇到这些案例并在处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决于自身是否有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
不是每个学习了社工的人都适合做社工,但是每个学习了社工的人一定会从她的价值观里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