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赵婷6岁时父母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又各自再婚后把赵婷留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仅靠着退休金生活。赵婷读到初中后就辍学了,因为她不想再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增加负担。辍学后的赵婷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一些服装设计方面的书籍,很少与爷爷奶奶交流,更不愿与其他人接触,她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孩子,大家会看不起她。赵婷的爷爷奶奶担心这样下去,赵婷会得自闭症,所以找到社区社会工作者张霞寻求帮助。
【问题】
1.赵婷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张霞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第二题
老姜是一家工厂的工人,近期工厂进行改革,精减人员,老姜下岗了。老姜的妻子在制药厂工作,就在老姜下岗后不久,妻子因为所在的制药厂破产也面临着失业。妻子的身体有残疾,很难再找到工作,女儿正在外地读大学,费用很高,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老姜也曾尝试去找过工作,但他的要求较高,希望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还要高,而老姜又没什么专业技能,所以总是碰壁。找不到工作的老姜,情绪越来越坏,经常和妻子吵架,在外地读书的女儿知道家里的情况后,很担心,但又无能为力。
老姜觉得自己的家庭情况符合享受城市低保的条件,于是到社区去申请低保,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老姜家庭的具体情况,老姜对此非常不理解,觉得工作人员在有意为难他,对工作人员的态度非常恶劣。
社会工作者李阳了解到老姜的家庭情况后,认为老姜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帮助其申请了城市低保。同时,李阳多次与老姜进行沟通,帮助他一起分析自身条件和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家庭生活情况,让他降低就业要求。经过李阳的努力,老姜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李阳的帮助下在一家酒店做保洁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老姜的家庭经济状况慢慢好转。同时,李阳还帮老姜的妻子联系了社区的康复机构,定期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其指导康复。一年后,老姜退出了低保,还特意到居委会表示感谢。
【问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姜解决了哪些问题?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个案工作具有哪些特点?
3.结合本案例指出收集评估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运用的技巧有哪些。
第三题
天天今年14岁,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儿童,于1年前来到该中心。天天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生活很困难。他说自己在村里的小学读到了二年级,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再加上家境贫寒,就辍学了。
阿丘是该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他通过对天天的观察发现,天天虽然说自己读到了二年级,但他认识的字特别少,拼音也不懂,不善于表达,平时也很少与其他人沟通。虽然天天与其他孩子相处得还好,但年纪尚小的他总是对别人有所防备,而且很有经济头脑,懂得算计。在课外的休息时间里,天天经常去附近的广场和公园捡矿泉水瓶子,去废品站换了钱后积攒起来。
【问题】
1.在本案例中,阿丘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2.请根据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分析天天流浪的原因。
3.结合案例,分析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而且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对她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向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与她有类似经历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收效不大。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有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
第五题
某社区有近40名残疾人,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些残疾人的权益,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社区居委会准备针对这些残疾人开展服务工作。
【问题】
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第一题
1.赵婷所面临的困境有:
(1)赵婷的爷爷奶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退休金,生活拮据,为了不给爷爷奶奶增加负担,赵婷自动辍学。
(2)赵婷的父母离异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让她感觉自己被抛弃,有很强的自卑感,不与他人交流,与爷爷奶奶沟通也较少,有严重的自闭倾向。
(3)因辍学在家,文化水平也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很难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2.社会工作者张霞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
(1)张霞可以与赵婷谈一些服装设计方面的话题,取得赵婷的信任,从而建立专业关系。
(2)了解赵婷的内心感受,聆听她的想法,对她做更多的了解。
(3)改变赵婷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教授她与人沟通的技巧,重新建立起赵婷对自己的信心。
(4)挖掘资源,联系相关的服装设计培训学校,让赵婷可以利用自己的兴趣,学习一技之长,日后可以独立生活,正常地融入社会。
第二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协调、沟通等方法解决了老姜家里的经济困难以及他的就业障碍,帮助他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他解决了面临的难题。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个案工作有以下特点:
(1)社会工作者直接助人。
(2)工作对象是有问题的个人以及家庭。
(3)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工作方式。
(4)帮助工作对象适应外部环境。
(5)工作目标是帮助工作对象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身能力。
3.收集评估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运用的技巧有:
(1)工作对象的口头报告与行为观察。社会工作者通过与老姜的交往和沟通,能够了解他对生活和工作的描述和感受、个人克服问题的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动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等内容。除了语言表达之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从一些非语言的行为,如姿势、眼神、穿着打扮、语音语调等角度来观察老姜的行为。
(2)专业的量表。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一些已经成形的比较科学的量表,来测量老姜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状态等。比如自我概念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婚姻满意度量表、个人问题清单等。社会工作者要注意量表的选取和使用是否得当,并要给老姜以准确的解释。
(3)家庭访问和社区走访。与老姜关系密切的人物,比如邻居、朋友、配偶、家庭成员、同事等是获得信息的可靠来源。社会工作者要安排家庭访问和社区走访,亲自去老姜家里访问、查看,这样才可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和资料。
第三题
1.阿丘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
(1)为天天个人提供帮助,帮他读书识字,使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与天天家乡的学校、老师和同学联系,请他们关心和帮助天天。
(3)与天天家乡的有关部门联系,请他们从不同角度给天天和他的家庭提供帮助。
(4)仔细评估天天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天天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健康的心智、积极向上的品质。
(5)帮助天天的父母了解天天的想法,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共同解决家庭困难。
(6)与天天的家庭取得联系,关注和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2.天天的流浪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包括偏远地区的落后、家庭的贫穷、天天个人的想法和行为等多种原因。
3.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有: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通用过程模式假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有面对面的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这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中表现比较明显。然而,就社会工作多样的工作场所来说,也会有与个案工作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再策划工作方案,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在某些危机情况下,例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事实上,在助人过程结束前,任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这是因为,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问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问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原来的计划。所以说,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通用过程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不可能解决助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它更像是一张地图,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它只能作为助人过程中的路标,而不能将其看做是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方法,调整工作过程。
第四题
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造成无力感的根源主要有:
(1)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由于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但是丽芬自己不想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怀上。丈夫和婆婆因此总是对她冷言冷语,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打她。这些都使丽芬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对自己形成了负向评价。
(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丽芬在向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后,大家只是同情她,并且都认为家丑不能外扬,于是丽芬也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3)宏观环境的障碍使她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丽芬的现实处境不仅仅归因于个人和家庭,社会文化对妇女的歧视、性别偏见或性别盲以及妇女社会资源的缺乏都是一种宏观环境障碍,限制了丽芬的行动。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的资源包括:
(1)个人资源。她比较吃苦耐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除了种地、养猪、养牛,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比较有能力。
(2)社会资源。妇联和派出所的帮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的服务。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1)承认丽芬是独立的个体,有她独特的生活经验,而不仅仅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2)承认社会上的权利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地。
(3)了解、理解和接纳丽芬的现实处境和她的生存选择。
(4)增加丽芬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5)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动。本案例中就要促进丽芬与村里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妇女之间互动互助。
(6)将妇女的困境提高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妇女问题个人化。
4.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主要有:
(1)个人层面:要使丽芬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益和能力,使其明白她的困境并不仅是个人原因,帮助其提高自信和自强精神。
(2)小组层面:将村里陷于困境的妇女召集起来组成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实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整体问题的解决。
(3)社区层面:
1)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在村里宣传妇女权益,改变传统偏见和歧视,树立正确的妇女发展观。
2)构建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召集村里陷于困境的妇女,增加她们的自信,相信她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促进她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助。
3)构建以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4)构建社区紧急支援网络,与妇联、派出所协商,为妇女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紧急支援。
第五题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能面临生活照料、就业、身体康复、社会歧视与权益保护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方案设计
根据案例中社区残疾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的社区服务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
呼吁社会关注残疾人群体,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使其享有安全、平等、温馨的社区生活环境。
(2)方案实施策略
1)组织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定期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比如送餐、打扫卫生、洗衣服、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服务。
2)联系相关康复服务,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与社会康复服务,促进残疾人最大限度地进行自理。
3)整合社区其他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残疾人申请困难补助与医疗救助。联系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适龄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与指导,促进其顺利就业等。
4)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如创建与推广无障碍通道,保障残疾人的环境友好权,消除社会歧视等。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区与社会各方面资源,落实服务方案,调控执行进度,根据需要实时调整方案。
(4)方案评估
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残疾人对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