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社会工作助人活动中,( )的确立与发展是专业价值观的具体呈现和外化,也是专业的核心标志之一。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C.社会工作价值观
D.增强权能理论
2.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不包括( )。
A.收集资料
B.资源整合
C.照顾协调
D.服务评估
3.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己的问题。其中,人格发展反思技巧是协助服务对象( )。
A.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方式和认识事情方式
B.了解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事件
C.正确理解和分析自己的实际状况
D.了解周围人对自己的影响
4.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是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开展( )的重要依据。
A.社会诊断和社会治疗
B.专业服务、设计专业服务程序和方法
C.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增强
D.发掘服务对象自身潜能和周围环境资源
5.小李的父母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小李总是帮母亲数落父亲。依据米纽秦对病态家庭结构的分类,小李的家庭属于( )结构。
A.纠缠与疏离
B.三角缠
C.联合对抗
D.倒三角
6.服务对象说话的时候大部分时问是有气无力的、基本没有什么面部表情、经常性发呆、反应比较迟钝,这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 )的个案记录。
A.事实描述
B.心理描述
C.推断描述
D.表情描述
7.小明上初中的时候被父母从乡下爷爷家接到身边读书,尽管他很努力用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对此父母管教很严厉,有时候甚至会打骂他,他原本开朗的个性变得沉默寡言。当被问到父母的责打时,他回答说因为自己学习不好,父母打骂是应该的。礼会工作者应该采取( )治理模式帮助小明。
A.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B.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C.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D.危机介入治疗模式
8.在小组工作中,成长小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通过放松训练缓解组员的紧张情绪
B.通过经验交流促进组员问互相理解和彼此支持
C.邀请专业人士讲授科学知识
D.通过活动使组员重新认识自己并激发个人潜能
9.社会工作者组织社区中一批糖尿病患者定期聚在一起讨论,分享各自与疾病抗争的经验和感受,交流健康保健知识,互相鼓励。并为他们在社区服务中心了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方便他们定期聚会。这种聚会形式属于( )。
A.成长小组
B.支持小组
C.治疗小组
D.教育小组
10.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这是小组工作的( )。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动模式
D.发展模式
11.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A.贫困家庭
B.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企业管理者
C.遇到经济危机的企业
D.受沙漠化困扰的某农村社区
12.医疗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实施的社会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工作领域在不断扩大,下列选项中( )是其拓展的服务领域。
A.在医院对病人的服务
B.在乡镇医院对病人的服务
C.在社区诊所对病人的服务
D.促进保健和疾病预防
13.赵某是一个单亲父亲,儿子小亮在读六年级,沉迷网络,成绩很差,但由于赵某工作很忙,没有精力和时间管教孩子,针对这一情况,他向社会工作者小张请求帮助。在这一案例中,小张在服务对象层面上发挥的作用是( )。
A.解救危难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促进社会公正
14.在一次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小敏在读小学三年级,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小敏跟着叔叔婶婶一起住。社会工作者小张建议小敏转到父母所在的城市的学校上学。这个建议的最终决定权在( )。
A.小敏
B.小敏的父母
C.小敏的叔叔婶婶
D.小张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人际关系的需要
16.某社区工作者设计一个题为“快乐成长”活动方案,目的是通过游戏促进社区内向儿童进行情绪管理和建立互助意识。社区工作者将活动方案交给了担任某公司经理的姨夫,希望他的单位能捐款,帮助购买一些益智类的玩具。此筹资方式属于( )。
A.项目申请
B.电话劝募
C.私人恳请
D.特别事件筹款
17.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策划模式中扮演方案实施者和( )的角色。
A.使能者
B.技术专家
C.教育者
D.中介者
18.某校的“从毛毛虫到蝴蝶”的提升青少年耐挫力小组,在小组聚会的后期,小组中原本已经解决的问题这时又出现了,组员们在活动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自信、退缩的行为。此时,社会工作者应该( )。
A.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和感受
B.马上结束小组
C.转介组员们给其他社会工作者进行小组辅导
D.不予关注
19.小组中期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担任的角色不包括( )。
A.领导者
B.协助者
C.引导者
D.辅导者
20.下列属于教育小组的是( )。
A.户外拓展小组
B.单亲家庭自强小组
C.残疾人维权意识培训小组
D.为毒瘾者提供的“美沙酮治疗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