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模拟试题 > 中级实务模拟试题

2012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密卷及答案(1)

来源:233网校 2012-06-14 17:20:00
  • 第2页: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题
1.王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王浩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吵架并最终离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王浩,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2)家庭中的变故,以及爸爸患了重病,也许有一天也会离开自己的想法,让王浩感觉生活对于自己很不公平,使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了仇视的心理,所以他会做一些伤害别人或者破坏物品的事,以此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
(3)由于爸爸工作较忙,对于王浩的关心和照顾较少,而爷爷奶奶对王浩又是一味的纵容,这样的不良教育方式使王浩养成了古怪的性格。
(4)在学校中,同学们的不予理睬及老师将他标签为行为偏差学生的行为,对于王浩的影响也非常大,更加加重了王浩的不良行为。
2.社会工作者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利用王浩感兴趣的东西来接近他,与他建立信任的关系,对王浩做心理辅导。
(2)通过对王浩日常行为的观察,将他每天的行为做记录,并向王浩的爸爸反映,教授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加强父子间的沟通,让王浩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来自爸爸的爱。
(3)与王浩的爷爷奶奶沟通,指出他们对于王浩的纵容所造成的后果,希望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对王浩进行关爱。
(4)在假期帮王浩联系托管班,教授王浩与人沟通的技巧,让王浩能够融人集体中,与同龄的孩子友好相处;并且与托管班的老师沟通,请老师多多关注并且鼓励王浩,让王浩有被重视的感觉。
(5)与王浩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沟通,请他们理解和关心王浩,并且同老师共同商讨对于王浩的正确的引导方法。
第二题
1.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的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很多时候老年人周围的人,如家庭成员、亲属、朋友、邻居、志愿者等也会成为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对象。更宏观些的系统,如单位和服务组织也有可能成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无论是直接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还是以外围人群或组织机构为工作对象,都是为了让老年人有更佳的生活质量。
2.李奶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李奶奶的身体很不好,有严重的高血压,每次犯病时都会很难过。
(2)李奶奶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需要有人来照顾她的生活。
(3)看着身边的老人都有家人来看望,只有自己没有人来看望,这让李奶奶的精神很受打击,需要安慰。
(4)李奶奶感觉自己被家人抛弃,有自杀的想法。
3.社会工作者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与李奶奶的家人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李奶奶现在的情况以及内心的想法,希望他们能够多来看望李奶奶。
(2)联系医生给李奶奶做检查,教授李奶奶正常的用药方法。
(3)组织志愿者照料李奶奶的日常生活,并且给予精神慰藉。
(4)在养老机构开展一些适合的集体活动,促进老人之间的沟通。
第三题
1.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基线测量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
1)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大勇的愤怒情绪。
2)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大勇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指标进行直接观察。
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人前对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数的测量过程即是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大勇每周的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期发生了明显的减少改变。
2.根据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介入效果。
矫正对象大勇的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社会工作者针对大勇的问题,最后决定对其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改变其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行为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大勇每周愤怒情绪的出现次数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大大减少了,这说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第四题
1.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
(1)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重构案主——“困境学生”的环境,将是工作的切入点及重要内容。教育机会均等不仅要求入学机会均等,更要求每个学生得到适才适性的教育,保证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公平公正的专业服务。
(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学校社会工作既要重视学生在关系、情绪、动机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问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潜能,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保持学习激情,富有学习技能,获得人生成就。
(3)协助学生提升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协助学生与其所处社会环境适应的能力,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清楚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保持与社会同步,不断从社会进步中汲取养分,获得资源,使自己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发展个人潜能,积极面对生活上的挑战,有效地解决问题。
(5)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要协调和推动社区及其他资源,让学生、家庭以及学校受惠,并促进不同社会服务之间的联系,为学校提供有力支援,促进学生的发展。
2.针对范斌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干预策略包括:
(1)了解事实的真相,改变范斌对于老师的态度,并请老师采用劝导的方式对范斌进行教育指导,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改正其错误。
(2)范斌的父亲应该与范斌进行沟通,解释关于其母亲的事情,消除误解。
(3)与范斌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调整他的负面情绪,给予适当的关怀和鼓励,促使范斌反省自己的错误。
(4)帮助范斌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任务和需求,并制订相应的计划,促使他按照计划作出行为改变,引导范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开展相关的团队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和小组互动中增强范斌的归属感。
第五题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在案例中,社区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
(1)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本地居民及其子女缺少沟通交流。
(2)本地居民子女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偏见。
(3)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间有冲突甚至暴力行为。
(5)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等。
2.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及居民家庭)进行访谈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预估阶段。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与社区居民和有关组织商讨并确定社区问题与需要;分析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3)计划阶段。设定社区服务的目标和计划。
1)社区服务计划名称:“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
2)社区服务的总目标(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宣传和社区活动,增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本地居民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本地居民及其子女正确认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外来务工人员熟悉社区,认同社区并培养社区归属感;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共建一个和谐社区。
3)具体目标与策略:
①正确看待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我是城市新人”主题演讲和“城市在我手中长大”图片宣传等形式,开展社区教育,让本地居民及其子女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②熟悉居住社区。组织“社区一日游”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认识社区,增加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增进相互了解。举办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社区文艺晚会,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本地居民及其子女展示才华,增进了解,相互合作,建立友谊。
④开展校际活动。组织公办学校学生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相互参观,结对学习(班与班,人与人),互相帮助,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互动机制。
⑤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安排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时间,通过举行读书会、乒乓球比赛、计算机技能比赛等项目,增进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互动沟通,建立友谊。
⑥开展志愿活动。吸纳更多的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社区志愿者,共同为建设社区作贡献。
(4)介入阶段:
1)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2)保证居民和学生的参与率。
3)注意整合各类资源。
4)注意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
(5)评估阶段。对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估、过程评估(执行情况)和成效评估(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测评服务的满意度。
(6)结案阶段。通过召开一个社区联谊活动(或者表彰会)来回顾整个过程,表彰积极分子,肯定居民参与,强化社区已发生的改变,巩固服务效果。解除专业工作关系,最后撰写结案记录、附录。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