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运用危机模式时,由于服务对象在危机面前通常表现出迷茫和不安,而且时间又非常紧迫,社会工作者需要采用( )的提问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迅速了解和分析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A.开放式
B.封闭式
C.直接式
D.间接式
22.龚娜的母亲因患白血病于去年去世。至今,全家人才从悲痛中走出来。目前她和家人商量着向当地的白血病协会提议,组织一个为白血病患者家属提供帮助的小组,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理解、决策和处理她们所面临的问题。本案例中,龚娜要组织的小组属于( )。
A.任务小组
B.成长小组
C.支持小组
D.心理治疗小组
23.张某夫妇反映12岁的儿子小明到处闯祸、无法管教,他们认为儿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响,禁止儿子再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
A.找小明谈话并质疑他的行为
B.到社区了解小明朋友的情况
C.了解张某夫妇和小明对问题的看法
D.教给张某夫妇管教小明的技巧
24.学校社会工作者汪浩发现学校一些高年级学生在课后经常欺负低年级学生。他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运用不同的小组工作技巧帮助这些高年级学生改变不当行为。这时汪浩所扮演的角色是( )。
A.联系人
B.教育者
C.倡导者
D.治疗者
25.( )的核心是强调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发动在社区内的亲戚朋友和居民协助提供照顾。
A.“在社区照顾”
B.“由社区照顾”
C.“为社区照顾”
D.“在家庭照顾”
26.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人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困难都可以成为服务对象。其中老年人社会服务不包括( )。
A.老人赡养工作
B.在社区中开展照顾老年人的活动
C.积极联系多方资源治疗老年性疾病
D.用专业方法帮助老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
27.社会工作者在设计小组活动方案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 )。
A.小组的规模
B.小组组员的构成
C.小组工作的目标
D.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
28.在小组工作的后期成熟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根据小组活动及组员的需要,做好信息的提供、资源的提供及链接工作,以便组员自己整合和运用好这些信息与资源,此时社会工作者扮演( )角色。
A.资源发掘者
B.资源链接者
c.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链接者
D.资源发掘者和能力促进者
29.学校社会工作者计划为大四学生举办升学就业小组,协助他们为前途作出选择。社会工作者在设计小组活动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特征和能力、学校的场地和设备外,首先应考虑()。
A.社会工作者的兴趣
B.学校的目标
C.机构的发展方向
D.小组的活动目标
30.在小组工作中期转折阶段,组员的常见特征不包括( )
A.矛盾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B.角色竞争中的冲突
C.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
D.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
31.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是( )。
A.任务模式
B.互动模式
C.社区照顾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32.小组讨论中,小组组员互动的基础是( )。
A.了解
B.沟通
C.年龄相仿
D.爱好相同
33.在小组讨论中,适时在小组中形成真空,使组员自己进行判断;在接受意见和建议
后,请组员自己进行判断的技巧属于( )。
A.限制技巧
B.了解技巧
C.中立技巧
D.沉默技巧
34.社会工作者有选择地将亲身的经历、体会、态度和感受向组员坦白,向组员传递真诚,让组员感受到信任,这种沟通与互动技巧属于( )。
A.专注与倾听技巧 B-互动交流技巧
C.适当自我表露技巧D.适当帮助梳理技巧
35.小组活动开始后,组员间有下面一段对话:
成员甲:“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婚姻生活都不太幸福……”
成员乙:“你丈夫有了‘第三者’?”
成员甲:“不是。”
成员乙:“那是你的问题,你已不再爱他?”
成员甲:“不是……”
成员乙:“那……我猜……”
在此情景中,社会工作者最适合运用的技巧是( )。
A.中立
B.面质
C.限制
D.沉默
36.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普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的社区工作模式有地区发展模式、社区照顾模式和( )。
A.社会互助模式
B.社会策划模式
C.居民自治模式
D.综合模式
37.在社区中,当大部分居民感觉到某些需要与期望不能满足,并把它们说出来时,那便是居民的( )。这种需要可能是主观的感受,也可能是基于客观事实而体会出的感受。
A.比较性需要
B.表达性需要
C.感觉性需要
D.合理性需要
38.“协调各方面的社区团体和个人,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调动社区资源,改善社区的问题”,在这里社区工作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
A.服务者
B.使能者
C.教育者
D.中介者
39.在社区照顾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为个别服务对象提供行为治疗或其他心理治疗时,他所承担的角色是( )。
A.顾问
B.经纪人
C.倡议者
D.治疗者
40.志愿者评估主要是( )。
A.针对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评估
B.评估志愿者服务给组织带来的利益
C.针对志愿者服务质量的评估
D.针对志愿者服务效率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