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
1、假如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你所工作的校园中最近出现了许多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他们往往放学后就成群结伴地“泡”网吧,到晚上10点才离开,有的甚至开始出现通宵上网或者逃学上网的现象,这对校风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针对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拟订一份校园服务方案。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沉迷网络的中学生会面临学业、家庭关系、身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通常引起沉迷网络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是非观念不明确;二是父母工作繁忙,亲子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三是学习压力大,学生从网络中寻求解脱和释放。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中学生的行为,设计出校园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
协助网瘾青少年消除网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其处理家庭关系,使其重新回归校园生活,重整校风。
2、方案实施策略:
(1)开展个案工作,为其中部分较为严重的学生提供戒除网瘾的治疗。
(2)开发学校资源,为他们提供各种小组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如建立朋辈群体支持小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交友技巧,学会合作、关心、体验需要与被需要等;组织这些中学生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区服务,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
(3)组织学校志愿者定期为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兴趣等方面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包括中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5、结案:
社会工作者对学校社会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
2、小静,15岁,高一,其父母离异多年且都另有家庭。小静跟随母亲、继父生活,但她对生父有强烈的感情。母亲虽然阻止她跟生父见面,但是小静不以为然。小静性格活泼,个性倔强,留着短发.大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假小子”。她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还结交了一批校内外的“铁哥们”,喜欢跟他们一块打电子游戏。而且小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走神。老师批评她之后她还很不高兴,喜欢狡辩、还嘴。一次,小静的一个“好哥们”被老师骂了,出于义气,小静当场把老师的水杯摔坏了。老师对小静无计可施,只好求助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小静提供服务。
问题:
1.请简要分析和诊断上述案例中小静有哪些需要。
2.针对小静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干预策略?
1.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信息,小静的需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作为学生的一般需要:15岁的小静具有一般学生的需要。
①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的需要:小静与父母、继父母、老师等成人建立良好联系的需要。
②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能力需要: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学习处理冲突的需要。
③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小静有合理、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需要。
④学业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小静存在学习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有学业发展和培养认知能力的需要。
⑤提升采取行动的能力:改善常规社交行为,如何分辨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理解道歉的重要性,学会诚地赞赏。探讨宽恕的意义等。
⑥提升分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益友损友等。
⑦自我效能感的需要:辨识不同领域的效能感,增加成功经验等。
⑧培养亲社会规范的能力:遵守社会规范等。
(2)特殊行为群体学生的需要:特殊行为群体学生主要是指有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者违纪的学生。小静有违纪行为,例如发脾气、摔杯子等。特殊行为学生最重要的需要是不被标签化、看到优点、被接纳等。
2.针对小静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策略如下(也可按照各种需要设计服务策略):
(1)实施个别辅导。接纳小静的情绪,对她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她的负面情绪,给予适当的关怀和鼓励,促使小静反省自己过去的不合理的行为;利用增强、削弱、类化、辨别等学习原则,帮助小静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任务和需求制订相应规划,督促她做出行为改变,引导她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授小静控制情绪的方法,减少其冲动行为;通过认知辅导促使小静正确看待她和“哥们”之问的义气,形成健康的交友观;利用小静的号召力,让其担任班干部或学校职务,帮助其获得支持,提高自信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其判断是非的能力。
(2)与有关老师联系。了解事情的真相,改变小静对老师的态度,希望老师给予小静正确的教育,在肯定小静优点的同时,帮助她改变偏差行为。
(3)开展家庭工作。与小静的母亲联系,通过家访了解小静的家庭情况,对小静的偏差行为进行教育和批评,并请学校与家长联系,完善家庭结构,促使父母多关心小静的成长。
(4)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提供服务。开展相关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满足小静的需要,例如,情绪正确表达小组、自信心提升小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