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包括四个案例分析题和一个方案设计题。
案例分析一: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他运用推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方法.希望动员社区中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都是做表面文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子女怕我出意外,就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而且参加了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算了吧。”部分老年人对自身的能力有所顾虑,“我没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呀?”
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哪些策略?
并说明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工作重点。
(1)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这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的价值,认为参与之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工作进行时,应促进社区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的肯定。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的方法,如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手拉手 ”志愿者俱乐部不是在搞形式主义,而是切实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提高这一部分低龄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2)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由于家人反对,便打消了参与社会事务的动机。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邀请和鼓励他们的家人参与志愿体验。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低龄老年人变为高龄老年人时也会有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这与他们的生活、利益密切相关.让子女有意愿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志愿活动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3)部分老年人对自身能力有所顾虑,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面对这类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向其说明社区会对志愿者进行参与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个别培训或小组训练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认识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掌握社区的基本资料和动态,以便在讨论时能充分论证,具有说服力,培养民众对自己的信心。
案例分析二: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小赵在社区开展残疾人普查时,发现一特殊家庭,其家庭基本情况如下:李某,男,64岁,精神障碍,一级残疾,有强烈的暴力倾向,经常打骂妻子,靠镇静药物维持;李某之妻郝某,58岁,肢体残疾,双腿截肢,一级残疾,长期卧病在床;李某之子李某某,39岁,14岁时患精神分裂症,二级残疾,因为长时间服用药物导致身体特别虚弱,只能从事轻体力劳动。
由于一家三口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地里的活基本上是靠出嫁的女儿帮忙,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也没有钱再继续治疗;房屋常年失修,有坍塌危险;乡里乡亲都对李某家表示同情,经常送些日常用品;村委会虽多次协助申请低保,上级部门皆以有子女供养为由没有批准;该市某高校社工系长期组织志愿者为其提供志愿服务。
针对这些情况,社会工作者决定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对其家庭进行救助,主要策略包括:
1.发动李某家的亲戚、朋友对其进行生活照料。
2.动员邻里资源,增加对李某家的日常生活照料。
3.运用农村合作医疗,为李某家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4.联系民间非营利组织,为其提供资金捐赠。
5.联系当地企业,为李某某找到一份适合他的工作。
问题:
1.结合李某家庭的主要困难,对上述活动策略进行简要评析。
2.请指出还有哪些社会支持网络可以运用,并阐述其提供的支持?
案例中的服务策略能较好地缓解上述困难,两者的相关度较高。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上述策略提及的且李某可运用的支持网络还有:政府、志愿者、社工的资源。
2.可以运用的社会支持网络有:
(1)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政策性支持,包括为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制度、提供医疗救助和其他临时救济工作。
(2)志愿者作为重要的支持网络,一方面可以为残疾人提供直接照料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家属提供精神支持,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
(3)社会工作者作为残疾人重要的资源,正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一方面他们通过直接服务,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协调者,他们可以调动多种社会资源,间接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正如这些支持网络的合作协调人。
刘某。男,现年32岁,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祖籍在河南,户口迁至上海,故刘某在上海无其他亲戚,且父亲去世。刘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押至安徽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刘某陷入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
问题:1.请问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请对刘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3.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该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1.矫正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会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
2.通过案例,我们发现刘某的问题大致如下:
(1)生活方面:无工作收入,仅靠母亲退休金过活,生活拮据。
(2)心理方面:头脑简单、性情憨厚、重义气,目前有自卑心理,自尊心较强。
(3)社会融入方面:从监狱释放后,无法正常适应社会生活,融入尚存在障碍。
3.对于案主刘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辅导策略:
(1)澄清刘某的非理性思想,祛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反省过去的错误。
(2)提升刘某的自尊与自信,正确面对人生未来的规划。
(3)与刘某母亲联系,请家长协助对刘某的服务并多给予关心与支持。
(4)增强刘某的社会参与,多参加社区与社会的一些活动,以增强社会归属感。
(5)协助刘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水平。
(6)视情况拜访相关人士,以减低或消除他们对刘某的歧视。
案例分析四:
岳某(女),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国外。近来岳某心事重重,经常晚上失眠,唉声叹气,原因是岳某与儿媳之间产生了矛盾,矛盾的焦点是房子问题。儿媳嫁来的时候,岳某家只有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刚开始两个人还能相处,但时间一长,两人总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口角。后来,老两口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自己住,矛盾暂时得以解决。近年来。房子涨价,老两口下决心用养老的钱又买了一套房子.房产证只写了老两口的名字。结果,儿子和儿媳对老两口的做法产生了不满,认为现在两套房子的产权证上都没有他们的名字,两位老人显然是想把房子留给女儿。儿媳甚至对岳某说,如果房产证上没有自己的名字,那么老两口将来的养老问题她一概不负责。
问题:1.上述案例中,岳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岳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1.岳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1)社会关系问题:岳某与儿媳之间存在矛盾。
(2)情绪问题:因与儿媳产生矛盾而产生的情绪问题。
2.主要辅导策略:
(1)与岳某进行沟通,缓解其情绪问题。
(2)协调岳某与儿媳之间的关系。协助双方了解彼此的真正想法,消解误会。针对房屋产权问题,让岳某尽可能原谅儿媳以前因小事而产生的矛盾。对房屋产权的遗留问题,请岳某作一说明,强调如果儿子和儿媳能够精心照顾老人,那么他们在房屋的继承上就有优先权。让岳某与儿媳进行沟通,说明房屋产权证上没有儿子和儿媳的名字,并不是说要把房子留给女儿,这只是老人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够更好地照料自己的一种方式。
(3)与岳某的儿子和儿媳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老人对房屋产权具有决定权,而照料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方案设计一: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再婚现象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各种原因,有再婚意愿的老年人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你所服务的社区,就存在一群有再婚想法,但又顾虑重重的老年人,请针对他们的需要,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有再婚意愿的老年人会面临世俗偏见的压力、传统观念的限制以及子女反对等方面的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
协助有再婚意愿的老年人正确认识再婚的意义,消除心中顾虑,追求幸福的晚年生活。
2.方案实施策略:
(1)为有再婚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协助其澄清错误的观念,逐渐消除其顾虑。
(2)为老年人及其子女组织一个平行小组活动,协助他们同子女互相了解想法,并澄清彼此的期待。
(3)建立老年交友俱乐部,使老年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强朋辈支持网络。
(4)利用社区资源,组织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体会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包括老年人及其家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