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资料下载>>【加入备考群】【近6年各科真题】【更多资料免费下载】
1.小强2岁时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被送到乡下外婆家抚养,外公外婆对其十分疼爱,百般呵护。6岁时,小强回到父母身边并进入小学。这时他性格十分内向,爱哭,害怕与陌生人交往。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强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没有完成( )的矛盾冲突
A.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怯、疑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主动对内疚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认为,婴儿期(0~1岁)的主要冲突是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幼儿期(1~3岁)的主要冲突是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儿童早期(3~6岁)的主要冲突是主动还是内疚;儿童中期(6~12岁)的主要冲突是勤奋还是自卑。小强是6岁,据此分析他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没有完成主动对内疚的矛盾冲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人人希望自己的个人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属于需求理论中的(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尊重的需要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3.老黄自前年老伴去世后,整日待在家中酗酒,不去上班,也不参加聚会,以致连正常的社会活动都无法参加。老黄这种行为依据( )可以被判定为异常行为
A.行为适应性标准
B.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C.统计学标准
D.个体主观体验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行为适应性标准,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5岁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 )
A.感觉运动期
B.前运算期
C.具体运算期
D.形式运算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5.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 )
A.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
B.惩罚与服从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认可定向阶段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不仅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且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2)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6.陆先生,37岁,近期行为异常。经诊断,存在人格障碍。陆先生产生人格障碍的可能原因是( )
A.在童年时期被虐待
B.在5年前与妻子离婚
C.在2年前孩子去世
D.在一星期前与同事争吵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影响人类行为的这三个方面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于人类行为,而是相互交叉影响着人类行为的发展,人格障碍一般形成于人生的早期
7.下列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尊重的需要,说法错误的是( )
A.内部尊重,即自尊
B.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C.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D.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尊重的需要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选项B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
8.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E是生存的需要,是指人通过各种方式维持生命有机体的存在;R是关系需要,是人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G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题干可知,某同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故选A
9。小海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后,小海想从家里搬出来不再依赖父母,在事务所附近租房子并尝试独立生活。这属于人类的( )
A.社会性需要
B.特质性需要
C.直接需要
D.精神需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从对象的角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如衣、食、住、行和日常用品的需要。在物质需要中既包括生理性需要,又包括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如人对学习提高的需要、创造发明的需要、贡献能力的需要、独立自尊的需要等。故选D
10.老柯前段时间下岗后,因为没有什么技能,一直没能找到工作,每天待在家里,情绪特别的不好。在刚刚结束的一次考试中,儿子的成绩有所下降,这让本来就心情郁闷的老柯特别生气,还第一次动手打了儿子。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老柯的这种偏差行为应依据( )
A,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个人主观体验
D.行为适应性标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和个人主观体验。其中,行为适应性标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
11.社会环境系统影响人类行为。著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曾对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人们的青春期进行研究,发现萨摩亚人并没有经历所谓青春期的“风暴与压力”,而是看到当地人很平静地由儿童期逐渐转换至成年期,并轻松地接受成人的角色。这说明了(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A.遗传
B.家庭
C.组织
D.文化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人的个性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兴趣、认知、态度等都受文化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也受到其认同文化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人类在深受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创造着文化.人类在接受文化的影响时也进行着选择
12. 高女士所在的公司近期完成了全面装修改造。高女士已怀孕三个月,她担心公司装修污染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于是找公司领导反映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与领导发生了激烈争执。为此,她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根据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判断,高女士的需要属于( )
A.关系的需要
B.成长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中介需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恩·多亚尔 和伊恩·高夫 认为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 ,他们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中介需要是指那些在所有文化中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的自主的产品、服务、活动和关系的特性。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列举了 11 种中介需要,即有营养的食物和洁净的水、具有保护功能的住房、无害的工作环境、无害的自然环境、适当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级关系、环境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全、适当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13.大学生小胡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织的关爱老年人活动。他弹唱老人们熟悉的各区,展示街舞才艺,让老人们感受年轻人的世界。小胡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本能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利己行为
D.规范性行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友善、公共参与等,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也被称为利他行为
14.小马因伤残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寻找工作室又屡屡碰壁,因此十分沮丧。社会工作者得知情况后,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入手,协助他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帮助他联系职业培训学校学习新技能,还组织社区志愿者对其进行鼓励支持。社会工作者的上述做法,充分考虑了社会环境具有( )
A.平等性
B.多样性
C.层次性
D.稳定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多样性:社会环境包括影响人类行为的众多因素,小到家庭、学校、群体和组织,大到社区和国家。社会环境可能是实体性的社会群体或组织,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舆论、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涵盖了影响人类行为的不同层次和方方面面的因素。本题根据排除法可知选B
15.丁先生夫妇结婚多年,直到40岁才生下一对双胞胎。夫妻两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十分细致,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丁先生夫妻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 )
A.专制型
B.娇纵型
C.冲突型
D.支配型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专制型: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构成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等不被尊重,家庭亲子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教养方式易使孩子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B娇纵型。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娇纵型教养模式。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这种"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很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构成冲突型家庭教养模式 冲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醋、撒谎等心理特征,且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可能出现反社会的倾向。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在生活方面对子女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根据题干,答案为D
16.老李对退休后的生活感到有些不适应,他的一对儿女虽然很忙,但还是经常来看望老李。老李子女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家庭的( )
A.经济支持功能
B.代际互助功能
C.情感支持功能
D.行为规范功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家庭的功能包括: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情感支持:家庭作为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日常互动频繁,情感交流充分,彼此之间容易相互理解和支持。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家庭可以帮助其成员缓解家庭之外社会生活带来的挫折和压力,获得情感的慰藉
17.大学四年级学生小贾通过校园招聘会向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投递了简历。在面试中,小贾得知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他觉得服务老年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发展前景很好,但小贾家人却觉得该机构的待遇一般,不支持他的选择。小贾多次与家人沟通未果,难以抉择,遂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从青年阶段人生发展任务的角度看,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A.帮助小贾准确地定位发展目标
B.鼓励小贾先到机构做志愿服务
C.劝导家长理解小贾的发展需要
D.协助小贾宣泄左右为难的情绪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青年阶段的个体适应主要表现在婚姻、职业和子女的适应上。就业是青年阶段重要的社会任务,是青年人从家庭、学校走向社会、从心理成熟走向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帮助青年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求职择业;二是推动政府不断完善就业的服务体系,健全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相互贯通和共享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三是帮助在就业中受挫的青年宣泄其负面情绪,促使其冷静、理智和创造性的思考,协助其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