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社会政策层面,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专业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取舍
B.在个人利益层面,社会工作者要认真考虑直接服务和个案管理方法的选择
C.在理论建构层面,社会工作者要认真考虑一般理论和实务理论之间的联系
D.在个案服务层面。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权益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在社会工作的两个主要焦点,即个案工作和社会政策取向上,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的工作手法是不同的,受到的伦理约束也是不一样的。在个人治疗或心理辅导层面上,社会工作者更多受到直接服务伦理守则的影响,更多考虑受助者的感受和个人权利及选择,工作方法是尽力排除受助者的心理困扰,提升其信心和自立能力。在社会政策层面,社会工作者受到的伦理约束则是如何在专业目标和维护社会正义目标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考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2.丁先生夫妇结婚多年,直到40岁才生下一对双胞胎。夫妻两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十分细致,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丁先生夫妻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 ) 。
A.专制型
B.娇纵型
C.冲突型
D.支配型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专制型: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构成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等不被尊重,家庭亲子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教养方式易使孩子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B娇纵型。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娇纵型教养模式。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这种"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很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构成冲突型家庭教养模式 冲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也易形成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醋、撒谎等心理特征,且大多数有激烈的反抗性,可能出现反社会的倾向。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在生活方面对子女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根据题干,答案为D。
3.宝宝六个月了,爸爸妈妈逗她时,她会微笑;见到陌生人时,她没有什么表情。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宝宝正处于( )。
A.前依恋关系阶段
B.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
C.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
D.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把依恋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前依恋关系阶段、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以及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强调促进与重要成人保持联系的行为。此时,婴儿显示出“选择性的社会微笑”,这发生在认出熟悉脸孔的过程中,对不熟悉脸孔则较少作出微笑反应。
4.社会工作者:“小萍,我们归纳一下,你刚才讲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缺少学校氛围,有点松懈,学习状态和效率都让你不满意;第二是明年要毕业了,究竟是考研出国还是回老家找份工作,你有点迷茫。你看我说的有遗漏吗?”上述表述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谈话技巧是()
A.澄清
B.摘要
C.对焦
D.反映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引导性技巧。摘要:即社会作者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者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对于服务对象的长段谈话,社会工作者需要进行必要的概括和归纳 例如"您刚才讲的是不是包含……几个方面的要求?"或者"您刚才讲的,我的理解是……您有什么补充吗?"通过这样的归纳和概括,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增进对自身的理解。
5.在灾后小学生心理支持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小周运用输入希望、自我表露、互助支持、接纳自我等专业技巧,促进组员的改变。小周的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的小组工作特点是( )。
A.关注组员问题相似性
B.强调组员的民主参与
C.重视小组治疗性因素
D.注重组员的个人能力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小组工作者通过创建与改变小组,创造并尽力维持小组中的治疗性因素,再通过这些治疗性因素发挥作用促进个体的改变与成长。在许多实证研究中,很多小组工作者都确实在小组观察到某些治疗性因素,如植入希望、普遍性、资讯和建议的告知、利他主义、自我表露、互动中的学习、接纳等。(4)注重团体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