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学校三年级班主任向驻校社会工作者反映,刚转学来的晓晨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社会工作者在与晓晨面谈时了解到,他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的学校表现优秀,一个月前才与城里工作的父母团聚。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社会工作者对晓晨行为问题的分析应侧重于( )。
A.晓晨同年与父母分离经历所造成的心理影响
B.晓晨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所产生的适应不良
C.晓晨基于过往经验对自己表现有不合理期待
D.晓晨在新的环境下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潜能
2、艾利斯提出的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核心是ABC理论。其中,A是环境中的引发事件;B代表信念,是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是情绪和行为结果。关于该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是由B决定的,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B.如果B是理性的,会导致失控的情绪与行为
C.事件直接引发情绪,对事件的想法并不重要
D.ABC模式多用于分析心理失调的机制和原因
3、中学生娜娜上课经常睡觉,回家就玩游戏,不做作业。父母批评她,她就赌气说不上学了,父母也经常因为教育娜娜的意见不统一而争吵不休。为此,父母带着娜娜向社会工作者求助。老周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让娜娜一家演示冲突的过程,以分析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互动方式。老周运用的技巧是()。
A.角色扮演
B.重演
D.反映感受
D.澄清
4、服务对象小马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抱怨说;“我父亲老是不放心我,不是问我去哪里了,就是问我去的地方安不安全,真是烦死了,总是把我当作三岁孩子看。”此时,小王运用同理心的技巧,最适宜的回应是()。
A.“你过去是不是做过什么让他担优的事? 如果有,他有这样的态度也很自然。”
B.“你烦恼、不满,觉得父亲不信任你,你认为自己可以照顺自己。”
C.“你的这些烦恼、不满,跟朋友说过吗?”
D.“你父亲对你不信任,我为你感到难过。”
5、服务对象:“我就是想不通,我辛辛苦苦在家伺候老的小的,每天累个半死,还没人说我好。现在老公嫌我太土气,孩子觉得我唠叨,我也嫌自己没出息,怎么办呢?”
社会工作者:“你真不容易!这些年你为家庭付出那么多却感觉没有被承认和尊重,你觉得很委屈和无奈,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意义,是吗?”这段对话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技巧是( )。
A.鼓励和对焦
B.同理心和对焦
C.摘要和澄清
D.同理心和澄清
6、服务对象郭奶奶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抱怨女儿几乎不来看她,她觉得自己被遗弃了,特别伤心和气愤,甚至提出要起诉女儿,希望得到小王的帮助。小王在安抚郭奶奶情绪的同时对她说:“女儿家庭负担很重,工作忙,可能对您关心不够,如果你们之间还没好好谈谈就采取法律手段,会激化矛盾,恶化关系。”小王采用的面谈技巧是( )。
A.支持性技巧——鼓励
B.引导性技巧——对质
C.影响性技巧——忠告
D.影响性技巧——中立
7、社会工作者小刘发现社区中部分老人无所事事,生活比较单调枯燥。通过需求调研,小刘了解到老人们非常希望社区多搞些活动,提供机会让老人们多交流同时也为社区建设做点贡献。为此,小刘拟运用社会目标模式为老人开展小组服务。下列做法中,最符合社会目标模式实施原则的是( )。
A.协助老人组建志愿服务队,提升关怀社区困难人群的责任意识
B.教导老人学习沟通技巧,学会开放、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C.引导老人表达生活中的困惑,积极分享和学习自我调节的经验
D.解决老人社会关系失调问题,协助老人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8、社会工作者小刘为老年人开设了园艺小组,旨在加强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在第四节小组讨论时,王爷爷和孙奶奶因种植月季花的方法不同而产生了严重争吵,两人都希望小刘支持自己。这时,小刘适宜的做法是( )。
A.保持沉默不回应、要王爷爷和孙奶奶自己处理争执
B.保持中立和分析各种种植月季花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C.与王爷爷和孙奶奶澄清冲突本质。让组员表决支持哪一方
D.婉转地指出王爷爷和孙奶奶的不对之处、并马上结束该小组
9、社会工作者老张完成了某“城中村”的社区服务需求调查。鉴于该村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老张拟运用社会策划模式开展服务。下列做法中,体现社会策划模式特点的是( )。
A.发动社区居民,推动社区自治
B.开展志愿服务,服务困难家庭
C.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拆迁改造
D.坚持任务导向,制定社区服务方案
10、为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会工作者小周计划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动员社区居民上。下列状况中,最适宜采用家访方式动员社区居民的是( )。
A.参加动员工作的人力充足
B.进行动员工作的时间有限
C.动员对象经常出差在外
D.动员对象的参与动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