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红所在的班级有60名同学,只有她瘦弱不堪,并且还以瘦为美,每天只吃少量水果充饥,根据( ),这是一种偏差行为。
A.统计学标准
B.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个体主观体验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
2.小文在小时候被寄养在奶奶家,在奶奶的关爱呵护下成长,小文和奶奶的感情很深厚。长大后小文经常和奶奶联系。当小文有一天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他拒绝接受,他认为大家都在骗他。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小文这种做法是防卫机制中的( )。
A.否认
B.合理化
C.退化
D.替代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有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防卫机制中否认是指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题中,小文拒绝接受奶奶去世的现实,就是防卫机制在起作用。A项正确。本题主要考查精神分析理论中防卫机制部分的内容。
插入模块
3.五年级小杨自父母离婚之后,脾气日渐暴躁,在学校期间,时常和同学发生口角,老师也无能为力,渐渐地小杨的生活中充满了同学的排斥,老师的不满,爸爸的责骂等。社会工作者用系统理论对小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小杨的问题是由( )。
A.早期生活经历引起的
B.其身心问题与环境问题共同造成的
C.认知上出现了问题造成的
D.行为出现偏差引起的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既有生理、心理根源,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社会分配制度不公、压迫性社会环境的限制等,都是造成服务对象问题的根源,而服务对象自身的生理、心理问题也是造成其出现问题的因素。在系统理论看来,服务对象的问题最终是由其身心问题与环境问题共同造成的,因此助人过程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到其所在的系统之中去才能真正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故选B。
4.小媛毕业后找工作屡次失败,这让小媛的生活越来越有压力,她开始变得不喜言语,情绪低落,缺乏安全感,开始惧怕找工作的过程。社会工作者试图将小媛的这种痛苦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对其生活有意义的经验,社会工作者这样做的依据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行为理论
C.社会支持理论
D.存在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例如在一个单亲母亲的案例中,妈妈由于婚姻失败,加上下岗及教育孩子遇到困难,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社会工作者对这类服务对象提供的帮助,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重新理解过去的经历的意义,并将过去的生活和经验梳理清楚。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过往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让这些闪光点在现在的生活中重新发挥作用。
5.张俊在实验小学读书,成绩一直不好,老师向家长反映,近期张俊经常逃学,即使在学校也不认真听讲。社会工作者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促进张俊的成长,可以采用的间接治疗方法是( )。
A.和张俊一起制订行为改善计划
B.帮助张俊宣泄不良情绪
C.定期与张俊及其父母会谈
D.请老师平时多关注张俊的学习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服务提供的方式,可以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所谓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此相对应,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