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父母工作调动王飞在高一下学期转学至父母工作所在城市。由于没有了玩伴,王飞只能到网吧玩游戏,但没想到这一玩就上了瘾。从此,王飞从最初的逃一节课发展到后来的整天不去学校。为了解决王飞的“厌学症”,父母想尽了办法,做思想工作,甚至打骂都无济于事。于是,父母只能求助于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做法中属于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的是( )。
A.协助王飞接受戒除网瘾的心理辅导
B.建议王飞和父母都到相关心理辅导机构进行咨询
C.与老师进行沟通,通过相关活动增加王飞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
D.改善王飞与父母的沟通方式,让王飞的父母学习如何处理家庭冲突
2.卫玲出生后,因为父母工作忙,把她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直希望有个孙子,就把卫玲当男孩养。8岁时,卫玲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开始没有在意,但在卫玲13岁进入初中后,母亲发现了问题,开始刻意地改变卫玲的行为,母女间常为此出现冲突。学校里的同学也对卫玲不一样的装束和行为表示不理解,有时甚至取笑她。卫玲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主动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评估卫玲的问题后,准备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卫玲( )。
A .加强自我同一性
B .接纳自己身体和容貌
C .改变人际间的冲突
D .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3.小明今年16岁,已辍学多年。小强的父母靠给人打临工赚钱,家里比较贫困,也没有社会保障。因为家庭经济窘迫,小明没有读完初中就去打工赚钱了。由于他年龄小,在工作中,工友往往会欺负他,包工头也常常克扣他的工资。这些经历使得小明人际沟通不太理想,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工作缺乏积极性。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负面的自我评价,使他变得退缩,没有勇气接触外面的世界。为了帮助小明,社会工作者为小明以及其他有相似背景的青少年设计了一套生活辅导计划。以下内容中,( )属于该计划初期的介入策略。
A .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创造就业机会
B .进行历奇辅导,发掘内在潜力,提升生活动力
C .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就业单位
D .协助重返校园,接受正规的教育,增强竞争力
4.老年人个案工作要经过的各阶段顺序是( )。
A .接案—评估—介入—预估—计划—结案
B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C .接案—预估—介入—计划—评估—结案
D .接案—介入—预估—计划—结案—评估
5. 妇女社会工作者金迪经常把类似处境的妇女组织起来,建立支持小组,那么她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A.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
B.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
C.小组活动的时间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
D.小组活动的场地根据社会工作者的情况而定
6.小张在一次为部队运输军用物资任务途中,遭遇大雨,遮盖车顶保护物资时遭遇高压电,被送到了地方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家人出于经济因素考虑,一直未曾探视。小张几次想要自杀,后来在社工小李的努力下,度过了危机。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个过程,其焦点在于( )。
A .人们如何对突发性危险事件做出反应
B .社会工作者如何做出服务
C .服务对象如何切断这个念头
D .如何使服务对象不再抑郁
7.社会工作者正在带领一个独居老人小组,小组成员王奶奶谈到自己不久前去世的老伴时泣不成声。这时,张大爷眼含热泪讲述了自己妻子去世时的感受和如何走出悲伤的经历:此时组内其他人也伤心落泪。这时社会工作者给予的回应中,最恰当的是( ):
A.王奶奶,别难过,一切都会过去的
B.王奶奶,别哭了,张大爷的老伴也去世了,他也非常悲伤
C.张大爷,您别哭了,我们还是听王奶奶讲吧,她老伴去世之后一直非常悲伤
D.在座的爷爷、奶奶可能也有相似的经历,大家谈谈当时是怎么走出悲伤的
8. 小强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校经常欺负同学。小强知道这样做不对,但遇事时管不住自己。社会工作者为实施帮助小强的行为矫正计划,需要进行基线测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小强目前是否欺负同学
B.观察小强目前欺负同学的次数
C.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的变化
D.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是否消除
9.以下有关老年人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器官在逐渐丧失功能
B.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逐渐产生反应迟缓现象
C.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角色在变化
D.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在丧失
E.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经验在增加
10.下列属于一级残疾预防方式的有( )。
A .减少暴力
B .预防交通意外
C .实施免疫接种
D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各种障碍
E .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