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对象:“我就是想不通,我辛辛苦苦在家伺候老的小的,每天累个半死,还没人说我好。现在老公嫌我太土气,孩子觉得我唠叨,我也嫌自己没出息,怎么办呢?”
社会工作者:“你真不容易!这些年你为家庭付出那么多却感觉没有被承认和尊重,你觉得很委屈和无奈,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意义,是吗?”这段对话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技巧是( )。
A.鼓励和对焦
B.同理心和对焦
C.摘要和澄清
D.同理心和澄清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个案会谈的技巧。同理心是指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要求。澄清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考点:个案会谈的技巧)
2.王先生40岁,未婚,年幼时父母离异并各自重组家庭。最近,王先生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患有胃癌,需要手术治疗。他备受打击,心情烦闷。社会工作者介入后,为了帮助王先生应对这一变故,引导他说出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及压力感受、与家人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上述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收集资料方法是()
A.结构访谈
B.自我陈述
C.评估调查
D.直接观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针对服务对象个人的经历和内心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由服务对象自我陈述的方式,允许服务对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情况。这样,就能够把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和主观经验充分呈现出来。
3.张先生夫妇带着5岁的大女儿和2岁的小女儿玩耍,小女儿突然要妈妈抱抱,大女儿看到后马上也要妈妈抱。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大女儿的行为背后的情绪反应是( )。
A.嫉妒
B.依恋
C.害怕
D.生气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小女儿突然要妈妈抱抱,这是依恋的情感反应,而大女儿的反应是一种嫉妒情感的反应。在学前期,儿童的情绪、情感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情感也具有易变性和富有冲动性。如抢别人的玩具、故意弄坏别人心爱的东西、不良的情绪反应等这些应视为儿童的嫉妒心理的情感反应。成人的不断教育和要求以及儿童所参加的集体活动,都有利于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冲动性。儿童情感的发展对儿童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感情,同时也注意克服一些不良情绪,如虚荣心、嫉妒心等。(考点: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
4.社会工作者小邓在社区开展服务时,一直严格遵守机构的要求,与服务对象保持专业界限。今年春节时,他接到了好几个服务对象发来的微信拜年红包,这让他左右为难,接受红包违反机构规定;不接受又怕让服务对象没面子,导致关系疏远。小邓面临的社会工作伦理难题是( )。
A.制度规定与人情的矛盾
B.信息披露与保密的矛盾
C.价值介入与中立的矛盾
D.职业责任与利益的矛盾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困境之一是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内部成员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如何正确和有效地区分人情、法制与规定的影响及后果,常常使社会工作者陷入困境。(考点: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
5.社会工作者小王从优势视角出发,为困境儿童开设了以“发现我的闪光点,点燃我的小宙”为主题的小组,旨在增强困境儿童的内在动机,协助他们乐观地面对人生。小王的做法体现了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是()
A.解救危难
B.增进社会团结
C.激发潜能
D.促进社会公正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激发潜能,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这里的核心是要增强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人的能力包括已充分发挥的能力、部分发挥的能力、被压抑的能力和尚未被发掘的潜能。对困难群体来说,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原因和社会方面的限制,他的一些能力可能被压抑、被忽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要激发他们被压抑、被忽视的能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并配以外部条件,帮助其走出困境。题目问服务对象层面,排除BD;未涉及生命安全,排除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