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考点
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从生理观点来定义,青少年是指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生理、心理、社会)
我国宪法:未满18岁;最高法刑事案件青少年年龄规定在25岁以下;共青团委14-28岁;少先队为7-14岁。
艾德沃特对青少年范围的描述,对我们理解青少年有较好的启发。表格从青少年的开始至青少年的结束。从生理、、情绪、认知与就业、人际、社会、教育、宗教、年龄、法律、文化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的开始至结束的表
现。教材75页。
1、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了解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是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第一步。具体实务工作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与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因此,对于考生而言,这部分内容是考试中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类题目所需要的基础。
要求考生要耐心学习与用心记忆该群体的特征,以便不至于张冠李戴。
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期是人生生命循环最多变化的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地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及社会角色也在每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适应。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
文化角度是研究青少年的重要视角。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分成四种类型:
1、正直青年(又红又专)
2、问题青年(惹是生非)
3、文化叛逆青年(特立独行)
4、政治偏激青年(愤青)
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角度,可将青少年的发展性特征概括为6个方面:
1、兼具质与量的改变
2、兼具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特质。个体的发展是延续性的,但也有间断性的特征。如:消失的潜伏性心理状态,取而代之两性心理需求
3、兼具稳定性与不稳定的状态。目标;情绪
4、兼具共通性与变异性的特质 有相似也有差异,如:早熟与晚熟
5、兼具分化与统整的功能
6、兼具正常发展与易受伤害的可能
青少年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独立
(人格、经济、价值观)、认同(性别、自我)、社会角色(家庭、婚姻、职业)与社会关系。即青少年在此人生阶段需要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发展独立的价值观与经济能力,并通过社会角色的学习拓展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沉淀,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奠定所必需的社会基础。
具体而言,包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在对青少年的需求有全面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各种各样的青少年服务,最终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一般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中观层面指家庭和小组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想同需求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宏观层面指社区社会工作和相关组织,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如建立青少年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进行青少年法规,政策或制度的修改及倡导工作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原则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使专业服务发挥效果。
(一)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价值)。
(二)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对边缘青少年的关怀;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
(三)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根据青少年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四)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教材79页 案例3-1 及之后的服务计划,注重看看我们从上述案例中看出这个部分的解析。该案例为2006年度上海市某社区服务中心真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