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岁的女子杨某,是一名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她曾因多次盗窃和贩卖毒品3次被判刑,但她并未吸取教训。后来她在南京一处公交站台上扒窃他人的手机时被当场抓获。考虑到杨某属累犯等因素,法庭以盗窃罪判处她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而就在法院受理案件的当天,经医院检查证实,杨某已经怀孕,法院决定对她实施监外执行。她激动不已,觉得自己做了错事,反倒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照顾。
杨某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再回到自己的社区,觉得所有的人都会指责她,所以很郁闷,生活也没有精神头。在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帮助下,杨某向社区矫正工作者说出了她过去行为的不当,表达了后悔莫及的心情。从此,杨某经常找社区矫正工作者谈心,精神状态转好,并且在矫正期间定期汇报思想和参加社区活动。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者给了杨某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使这位女性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人间的关爱。
【问题】
1.请从矫正工作者的角度来回答,你认为杨某在社区矫正初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作为矫正工作者,应该遵循哪些矫正工作的价值理念去进行服务?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 试题难度
一般
- 参考解析
1.从案例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某最初遇到的问题是:她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但是她为无法将自己的形象重新摆在社区居民面前而苦恼,担心各种歧视和偏见,因而心理情绪低落。
2.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循以下价值理念去为矫正对象服务:
(1)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
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材料中,矫正工作者与杨某谈心,帮助她面对现实,正是接纳的表现。
(2)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犯罪者同样具有可塑性。
他们相信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受助者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从而达到恢复其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杨某在矫正工作者的帮助下,大胆地以乐观的态度,新的形象站在大家面前,说明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3)社会工作者确信,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质和生活经验。
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不能用先人为主的观点和态度来判断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要敏感地觉察自己对服务对象的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倾听和观察矫正对象的一言一行,真正进入矫正对象内心世界并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来协助每一个矫正对象解决问题,重建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材料中,矫正工作者经常与杨某谈心,对于改变杨某、促使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念有很大的帮助。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
2.
王某是一名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因病被暂予监外执行。王某有一位生病在床的老母亲,妻子没有工作,靠打零工赚取租房费用,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现在也面临辍学的危险。王某家境贫寒,全家四口人生活在一个30多平米的租用房内。回到社区内服刑后,社区居民见到他总是指指点点,甚至看到他就绕道而行。原来的社区朋友现在都成了陌生人。这一切让生病的王某感觉到了生活的艰难,而且因为生病,他还不能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
【问题】
1.王某作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哪些特殊的需要和问题?
2.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你应该从哪些方面介入来帮助矫正对象解决这些问题?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 试题难度
一般
- 参考解析
1.王某面临的特殊需要及问题
(1)特殊需要: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王某这些基本生活需要基本都没有得到满足。
(2)面临的问题
①他的行为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社区居民和原来的社区朋友现在都在指责他,而且不再和他来往。
②王某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王某生病,不能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加上缺乏医疗费用,使他工作和生活都面临困难。
③王某的身份使他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因为社区朋友和居民都无法接受他,同时也不会给予王某任何帮助,使王某行动起来非常艰难。
2.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方案有:
(1)从认知、情绪等方面让王某正视家庭贫困、居民的不接受等事实,帮助王某发泄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2)从社区的角度帮助王某一家申请低保,安排王某及其妻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适合王某及其妻子的就业信息,协助王某及其妻子找到合适的工作;
(3)帮助其女儿联系所在学校减免学费;
(4)社区医疗机构可以帮助王某的母亲,为她提供一些相关的低收费服务或义务照顾等;
(5)改变社区居民偏见,鼓励王某多与邻里沟通,帮助王某重新建立起包括朋友在内的社会关系网络,树立自信,积极生活;
(6)与王某所在社区工作人员联系,请他们多帮助王某一家,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
3.苏某,男,1990年10月生,初中未毕业,案发前无业,住上海某区。2010年1月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取保候审,同年11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目前,在上海某工厂工作。
苏某长得人高马大,小时候性格温和,说话轻生细气,读小学的时候尚能遵守纪律,从不和别人打架,人也很聪明,读书成绩不错,老师和同学都比较喜欢他。10岁时父母离异,此后他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经常在外面打麻将,对他不管不问,他总是玩到很晚才回家,回家后,有时候吃方便面,有时候连方便面都吃不到。到初中一年级,由于成绩不好而留级,此后再也没有心思读书,终日和一帮社会闲散人员打成一片,参与打架斗殴,初中未毕业就在社会上游荡。苏某看不起母亲,更不服从母亲对他的管教,常常对母亲说:“你有什么资格来教育我?”苏某的主要兴趣就是打游戏。
案发后苏某畏罪逃到外地打工,后回上海自首被判缓刑,苏某姨妈孙女士把苏某母子接到自己办的工厂居住。为此,苏某很不满意。
苏某有一个不良的朋友圈子,大约六七个人,多数被判过刑,苏某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玩。苏某被孙女士拉到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强制矫正。
【问题】
根据苏某的情况,制订一份服务计划。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 试题难度
一般
- 参考解析
1.工作目的和工作目标
(1)目的:帮助苏某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其适应、利用环境的能力,同时帮助苏某改善社会环境。
(2)目标:
①帮助苏某安排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②帮助苏某改变对自己的认知。
③帮助苏某改善与母亲、姨妈的紧张关系。
④介入苏某的社区系统,利用社区系统资源更好地为苏某服务。
⑤帮助苏某改变朋辈环境。
2.介入系统和介入行动
运用人与环境互动的取向和优势视角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
(1)首先帮助苏某安排一份工作。针对苏某喜欢操作电脑,社会工作者可以结合他的兴趣并利用其姨妈开工厂的情况,可以让其姨妈为苏某安排一份和电脑操作相关工作。通过努力工作,苏某可以增强对生活和自己的信心,增强责任心,提高自制力和掌握一些基本工作技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2)帮助苏某解决自我认知问题。父母在苏某童年时期离异,这件事情对苏某的内心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可以通过个案会谈的方式了解苏某内心的想法,帮助苏某宣泄内心负面情绪,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逐渐形成理性和正确的自我认知。
(3)帮助苏某改善与母亲和姨妈的紧张关系。苏某在父母离异后,母亲对他不管不问,这让苏某对母亲失去信心。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和母子会谈,让双方充分沟通、理解,改善母子关系。苏某的姨妈对苏某非常关心,社会工作者可以一方面让姨妈了解苏某的某些想法,适当尊重苏某,并且对苏某的改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另一方面也要让苏某明白姨妈对他是非常关心的。
(4)利用社区系统资源更好地为苏某服务。和苏某所在社区联系,通过社区进行综合治理,改善苏某的生活环境。挖掘社区志愿者力量,共同参与苏某的矫正工作。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鼓励苏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多做益事,重新找回自尊,重塑在人群中的形象。
(5)帮助苏某改变朋辈环境。对于苏某来说,周围不良的朋友也是影响苏某向好的方向改变的重要障碍。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鼓励苏某适当参加业务活动,减少苏某与不良朋友接触的时间,从而起到与其不良朋友逐渐断绝关系的作用。另外,社会工作者可以让苏某姨妈和母亲注意掌握苏某的报考交往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
4.王某某,男,49岁,秀英街道某某村人。1989年伙同他人参与盗窃19次,作案金额2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服刑期间,他认罪伏法,遵守监规,积极改造,有后悔表现,获得多次减刑,于2004年提前释放,继续接受社区矫正。
王某某跨出监狱那天,妻子亲自带着4个女儿接他回家。当年坐牢的时候4个女儿尚未成年(最大的7岁、最小的5个月),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妻子也衰老了很多。回家的路上他非常苦闷:一是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感到无脸见人,有愧于妻女家人;二是面对阔别十几年的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今后的日子怎么过?社会是否接纳自己?愧疚、自卑、苦闷、彷徨、无助一齐向他袭来,面对亲人们殷切的目光,该何去何从?他自己感到一片茫然。
问题:
1.王某某面临的问题和需求都有哪些?
2.在优势视角看来,王某某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3.针对王某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社区矫正介入策略?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 试题难度
一般
- 参考解析
1.王某某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1)王某某面临的问题
①自责,感到愧对家人。
②担心社会大众不能接纳自己。
③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生活。
④缺乏生存的能力。
(2)王某某的服务需求
①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即找到稳定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
②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鼓励和协助王某某构建和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满足他对于正常家庭生活的需求,同时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促进王某某更顺利转变。
③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即接受心理辅导、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社会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的服务,以适应社会生活。
2.王某某的“优势”
(1)改造积极,改过自新的动机强烈。
(2)王某某的妻子和孩子一直对其不离不弃,是他重要的支持系统。
3.社区矫正介入策略
(1)通过宣传社区矫正制度的意义及措施安排,使王某某提高认识,服从监管。
(2)根据王某某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3)为王某某争取就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帮助其寻找工作。
(4)为王某某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重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提高其自我价值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5)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
5.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而且一直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对他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试题解析
- 正确答案
- 试题难度
一般
- 参考解析
【答题要点】
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
(1)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刘某社会功能严重缺失,情绪不稳定,牢骚满腹,抵触矫正、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成家等问题。
(2)服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得到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
刘某的需要有: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尤其是刘某和父亲生活在一起,靠父亲退休金生活,经济紧张。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刘某没技能、没本钱,难以就业或自己做生意。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刘某单身一人,昔日同学都已成家立业。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刘某需要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
(1)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2)诚恳。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3)温暖与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4)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关心他。
app刷题更方便!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