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估的目的与类型
要点 | 主要内容 |
含义 | 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介入是否有效、达到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
目的 |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修改和完善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积累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
类型 | 1、过程评估 对整个介入过程的检测评估,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 2、结果评估 (1)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作出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2)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 |
二、评估的5种方法
要点 | 主要内容 |
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 | 1、收集服务对象档案进行评估 (1)对服务所填写的有关接受服务的资料; (2)他们对服务效果的叙述进行研究评估。 (1)访谈;(2)观察;(3)记录。 (1)填写问卷以获取实务效果的客观资料; (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效果的主观感受方面的资料。 |
基线测量 | 1、含义 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衡量行动效果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2、应用范围: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 3、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2)进行介入期测量; (3)分析和比较。 |
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服务对象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对介入效果的看法。 (1)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陈述,报告变化; (2)分析区分哪些是介入本身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 |
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 | “0”没有进展; “1”极少实现; “2”部分实现; “3”大体上实现。 “4”全部实现。 |
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 | 1、目标核对表 (1)社会工作中和服务对象协商选择目标来指示介入方向; (2)在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用等级尺度衡量介入后行为; (3)介入后行为与介入前行为核对,发现介入前后的服务对象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例如:5级制)。 |
三、基线测量的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1)确定介入的目标,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等指标。
(2)选择测量工具,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或量表。
(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
2、进行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测量的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数据资料进行连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基线进行对比。
【笔记要点】
2021年社会工作备考提上日程,章节内容已更新,关于评估知识的讲解,点击了解更多>>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