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估的目的和任务
(一)含义
根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二)目的
了解服务对象及其问题以及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的计划以解决或消除问题。
(三)任务
方面 | 内容 |
客观因素 | 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所处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 |
主观因素 | 服务对象角度理解问题的意义、如此理解的原因、对服务对象社会—心理影响是什么(服务对象实际感受)。 |
问题成因 | 认识识别造成服务对象的原因和使问题延续的因素(问题产生的根源)。 |
积极因素 | 找出服务对象系统内外的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帮助他们(服务对象能力和优势)。 |
提供服务 | 提供正确的方法和介入途径去帮助服务对象(个案、小组、社区活动)。 |
【注意】
预估的任务是该节内容常出题的方向,涉及的因素较多,其中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区别,一个是强调服务对象的信息和行动,另一个强调是服务对象的感受。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步骤一】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1、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
2、描述问题如何发生、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与需要的发展状况;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的情况;
4、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1)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2)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的办法;
(3)服务对象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4)政府的政策。
5、描述服务对象的生命历程及发展阶段;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
【步骤二】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1、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对获得的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直觉及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对需要和问题的认识加以整理,形成概念性认识。
2、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界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和目标实现的关联性,列出解决问题先后次序。
3、决定介入的策略
(1)直接提供物资资源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
(2)通过辅导改变其对问题的看法及应对问题的技巧;
(3)提供社会工作的间接服务,如政府倡导、发掘社会资源。
4、撰写预估摘要
评估对象 | 内容 |
服务对象自身系统 | (1)服务对象的优势; (2)服务对象自身存在的问题; (3)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动机以及服务对象生理; (4)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 |
服务对象家庭系统 | (1)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2)家庭情况(收入、居住环境、家庭成员健康等); (3)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角色); (4)家庭规则(家庭的权威关系); (5)家庭成员沟通方式(期望、需要、情感的表达); (6)家庭关系及家庭的决策(家庭次系统); (7)家庭决策和分工方式。 |
社会系统 | (1)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 (2)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 (3)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 (4)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及; (5)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