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对象的来源与类型
方面 | 主要内容 |
来源 | 主动求助;他人或机构转介;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发展服务对象的。 |
类型 | (1)自愿型服务对象:自己主动求助、由他人介绍并愿意成为服务对象。 (2)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政府、法院或者其他权利部门或个人(父母、老师等)转介的。 |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行动
行动 | 具体内容 |
危机干预 | 服务对象遇到突发性事件,如事业、疾病或灾难需要社会工作者立即进行干预。 |
资源整合 | 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需要和问题说明建立串联的资源网络。 |
经济援助 | 常规性的经济援助包括对低收入服务对象给予正式制度性帮助 |
安置服务 | 将服务对象带离原有生活场所进行暂时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务 |
三、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
类型 | 服务对象 | 服务内容 |
支持性 | 全体儿童及其家庭 | 个别化咨询辅导;为儿童提供休闲娱乐;为准妈妈提供咨询;协助办理新生儿户籍登记服务 |
补充性 | 父母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 | 经济困难家庭提供经济补助;提供托育服务;为新生儿及其父母提供健康育儿资讯和技能培训服务 |
替代性 | 亲职严重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 | 家庭收养、家庭寄养和机构养育或教养 |
儿童保护服务 | 遭受到人为侵害的儿童 | 多数时候是替代性服务 |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关系 | 重点 |
纵向关系 |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自上而下关系 |
横向关系 | 青少年阶段,依赖关系减弱,平衡关系相处 |
反向—纵向关系 | 子女照顾年老的父母 |
五、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要点—自杀问题
要点 | 内容 |
自杀评估 | (1)直接线索;老人若说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便是直接的线索; (2)间接线索;间接表明,如“没我你会过的好点”; (3)行为线索;企图自杀或者过去自杀过,储存药物、留遗嘱等。 |
自杀干预 | (1)清楚眼前的危险; (2)招人陪伴老人,医院对其进一步评估; (3)与老年人做安全约定; (4)为老年人做简短缅怀往事治疗。 |
六、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残疾人康复服务
类型 | 内容 |
教育康复 | 1、针对残疾人群体 (1)人与环境互动教育; (2)针对不同残疾提供差异化的“补偿训练”。 2、针对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 (1)对照顾者的心理支持,缓解压力; (2)残疾人康复知识宣传,康复技巧辅导; (3)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 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 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服务于残疾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职业康复 | 1、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 2、就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 3、提供必要的适应性 培训、心理功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培训; 4、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 5、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 6、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
社区康复 | 1、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三级预防体系) (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的残疾; (3)三级预防: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1)评定方法:肌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等; (2)建立残疾人服务档案,提供社区康复方案。 3、开展具体康复服务 整合社区资源,恢复残疾人丧失的功能,实施“治疗-康复-服务”整合性服务。 |
七、家庭社会工作—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技巧 | 内容 |
观察技巧 | 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方式,让其调整做出调整(如记录不良行为出现频率)。 |
聚焦技巧 | 收窄注意的焦点,注意力放在需解决的问题上(如对需解决问题排序)。 |
例子使用技巧 | 向受助家庭成员解释、描述和传递重要的信息和想法。 |
再标签技巧 | 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 |
八、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社区需求分析
需求类型 | 内容 |
规范型需要 | 专业人士、专家或学者所指出的特定需要标准 |
感觉型需要 | 对是否需要某一特定服务作出的回应 |
表达型需要 | 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感觉型需要 |
比较型需要 | 与其他个人或社区比较而产生的需要 |
九、社区链接资源的方式
方式 | 内容 |
资源整合 | 社区内各组织在社会分工同时,通过整个既有资源和争取资源,形成功能上互补,来达到目标。 |
资源共享 | 相邻社区都有资源,为达到相应的目的和发展,通过共同合作方式达到各自利益。 |
资源配置 | 根据资源的不同特征,配置资源,保障资源有效使用,资源效率最大化。 |
十、企业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
类型 | 主要内容 |
兴趣、娱乐小组 | 丰富休闲生活、增添乐趣 |
成长小组 | 发挥潜能、个人成长与发展 |
支持小组 | 构建关系、相互交流与支持 |
教育小组 | 学习新知识与技巧,改变对问题的不正确看法 |
治疗小组 | 行为改变,个人问题得到改善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