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案前准备
要点 | 主要内容 |
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 | 1、来源 (1)主动求助; (2)他人或机构转介; (3)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发展服务对象的。 2、服务对象类型 (1)自愿型服务对象:自己主动求助、由他人介绍并愿意成为服务对象。 (2)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政府、法院或者其他权力部门或个人(父母、老师等)转介的。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
会谈准备与提纲 | 1、服务对象资料准备 是否接受过服务、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网络情况等。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 (1)自我介绍; (2)会谈目的、内容、双方角色和责任; (3)机构服务介绍、工作过程; (4)了解服务对象期望; (5)是否存在紧急处理事情。 |
【笔记要点】
转介—街道、居委会、邻居等;非自愿服务对象—政府、法院或权利部门或者父母、老师转介等。
现有服务对象—已经使用或接受社工服务;潜在服务对象—未使用社工服务,未来需要。
(二)会谈
要点 | 注意内容 |
会谈的主要任务 |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1)寻求帮助的原因;(2)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3)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1)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待;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角色期待,对自己角色期待; (2)对比找出双方与各自想法差异,协商并达成一致的看法。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角色引导;帮助服务对象接受角色); 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 |
会谈的技巧 | 1、主动介绍自己 2、通过“治疗性沟通”了解服务对象需要和问题 3、倾听 (1)身体传达的专注和态度上传达的内心专注; (2)理解对方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设身处地感受; (3)与服务对象互动,对其叙述给予适当回应。 |
【笔记要点】
类型 | 主要内容 | 侧重点 |
治疗性 沟通 | 1、含义: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个人对其他人帮助的目的。 2、主要功能 (1)提供支持; (2)缓解因求助产生的焦虑; (3)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想法; (4)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 相关对象行动影响服务对象 |
事实性 沟通 | 1、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2、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 事实的看法 |
要点 | 主要内容 |
预估的任务 | 1、识别服务对象的客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所处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 指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对服务对象问题深入认识,识别造成服务对象的原因和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找出服务对象系统内外的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帮助他们。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提供正确的方法和介入途径去帮助服务对象。 |
步骤与过程 |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1)对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2)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3)决定介入策略;(4)撰写预估摘要。 |
要点 | 主要内容 |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详细和具体; 4、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
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 1、设定目的和目标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 (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成长; (5)目标要可测量、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6)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 、小组 、社区、宏观社会系统。 (2)选择行动内容(根据问题性质): 危机干预—突发性事件 资源整合—建立串联服务对象资源网络。 经济援助—对低收入服务对象给予正式制度性帮助。 安置服务—指将服务对象带离原有生活场所进行暂时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务。 |
要点 | 主要内容 |
介入分类 | 1、直接介入: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直接行动; 2、间接介入: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 3、综合介入:直接实务+间接实务活动一起综合介入行动。 |
介入行动的原则 |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介入行动服务对象参与); 2、个别化(服务对象特殊性);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参与行动); 5、瞄准服务目标(围绕介入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
要点 | 主要内容 |
基线测量评估 | 1、建立基线 (1)确定介入目标,服务对象的行为、社会关系或环境的变化及指标; (2)选择测量工具:直接观察、使用标准化问卷、量表; (3)基线期: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 2、进行介入期测量 介入期: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基线进行对比。 |
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对介入效果的看法。 2、差别影响评分 (1)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自我陈述,报告自己有哪些变化; (2)分析区分出哪些是介入本身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 |
【笔记要点】
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5个等级):
“0”没有进展;“1”极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
2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要点 | 主要内容 |
结案的类型 | 1、目标实现的结案(双方认为问题已解决、目标已实现);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服务对象需要超出社工和机构能力);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例如搬迁)。 |
结案反应处理办法 | 1、回顾介入过程,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2、提前告知结案时间,做好心理准备; 3、减少与服务对象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自立,给予心理支持; 4、社工估计破坏改变成果因素,预防问题产生;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与服务对象交流收获,表达感受。 |
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 1、跟进服务的意义 了解服务对象在结案后的情况,以提供必要帮助。 2、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 (1)电话跟进;(2)个别会面;(3)集体会面;(4)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zlj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