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疾病与长期照护的社会工作
疾病 | 需求 | 服务内容 |
糖尿病 | 1、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与适应; 2、自我管理、心理情绪、家庭支持网络重建及出院康复照护。 | 医疗适应—了解病情,接受治疗; 疾病认知—健康教育; 心理情绪支持—情绪支持; 家庭支持网络—提供资源与社会心理服务; 出院康复照护—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
心脏病 | 1、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与适应; 2、心理情绪、家庭支持网络重建出院将看照护 | 提供全面服务 |
终末期肾病 | 1、心理社会层面压力; 2、疾病和治疗的适应需求、对疾病认知的需求、情绪支持需求等。 | 评估诊断—心理社会状态; 咨询和教育—疾病与治疗信息; 危机干预—治疗中遇到的冲突; 患者及家属提供临终关怀; 康复辅助—链接康复资源; 团队合作—多方专业人员合作; 政策倡导。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1、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与适应; 2、心理情绪和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出院康复照护等。 | 促进患者依从治疗; 全方位的服务; 疾病预防、教育及患者权益倡导。 |
(二)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要点 | 主要内容 |
工作角色 | 1、微观层面:从事精神卫生临床社会工作服务,角色是诊断者、辅导者、教育者、倡导者、转介者和协调者。 2、宏观层面:政策服务方面,行政者、推动者和研究者。 |
服务内容 | 1、针对住院患者:住院适应;心理支持;各类治疗方法整合; 2、针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减轻照顾者压力;精神疾病知识辅导和支持; 3、针对社区精神康复:精神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康复训练;社区资源链接;提供咨询;开展转介工作。 |
常用方法 | 1、需求评估与干预流程: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评估; 2、社会工作干预方法:认知行为治疗、小组工作。 |
(一)慢性疾病与长期照顾者
方法 | 主要内容 |
个案管理 | 1、社会心理评估 对患者心理状况、医疗适应、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及经济状况等作出评估; 2、压力管理 例如患者担心无人照顾,通过梳理社会支持网络,明确可支配资源并联系,来缓解当前困境。 3、治疗依从性管理 (1)理论背景:认知—行为理论; (2)实务步骤:接案与建立关系、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
小组工作 | 1、沟通技巧训练 (1)与医护人员及患者分享提高沟通能力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协助并鼓励患者及家属学习沟通技巧以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就病情及治疗方案等信息进行沟通。 2、健康教育 有关疾病、治疗方法及生活方式改变等知识;自我管理方法。 |
(二)急诊室的社会工作方法
要点 | 主要内容 |
常见问题 | 1、应激障碍症:突发重大事件对生理、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2、心理—社会反应:急诊室特殊的环境带患者或家属产生的影响。 3、哀伤:损失和丧失引起的情绪反应。 |
主要方法 | 1、社会心理评估 根据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社会心理功能评估,发现其需求; 2、信息咨询服务 一般咨询服务(办理程序、救助政策、社区资源和活动等); 3、危机干预 迅速建立关系、危机评估、辨识主要问题、制定计划、方案执行; 4、出院安置 整合资源,进行个案管理,出院后继续提供服务。 5、转介 为符合转介的患者办理相关手续。 |
要点 | 主要内容 |
服务对象 | 1、职工个体及职工家属; 2、职工群体; 3、企业整体企业内管理部门; 4、一个行业或一个社区; 5、整体社会。 |
服务内容 | 职工福利服务、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职工情绪管理、职工素质提升、职工安全与健康、职工休闲生活与服务、职工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服务、劳动关系协调、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特殊群体关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一)小组工作方法
要点 | 主要内容 |
基本对象与内容 | 1、职工:适应环境、增添乐趣、学习技能、技巧等; 2、管理人员:管理和领导能力提升,协调劳资关系等。 |
小组类型 | 1、兴趣、娱乐小组(丰富休闲生活、增添乐趣); 2、成长小组(发挥潜能、个人成长与发展); 3、支持小组(构建关系、相互交流与支持); 4、教育小组(学习新知识与技巧,改变对问题的不正确看法); 5、治疗小组(行为改变,个人问题得到改善)。 |
小组过程 | 1、需求评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确定目标(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3、招募组员(动机、目的、性别及岗位特点); 4、制订小组计划书,按计划开展小组活动。 |
评估 | 1、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前测和后测,进行活动评估; 2、观察组员表现,了解工作成果; 3、使用小组满意度量表和社工自我评估表。 |
(二)社区工作方法
要点 | 主要内容 |
视角 | 1、将企业作为一个社区看待,提供“助人利他”的服务; 2、主要对象“居民”—职工; 3、特点:社区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管理制度的约束。 |
一般过程 | 建立专业服务关系—调查评估需求—制订可行性计划—计划实施。 |
形式与意义 | 1、形式 (1)生产、生活竞赛活动,规章制度宣传与教育; (2)企业职工及家属的社会支持活动(政府、社区、NGO等)。 2、意义 (1)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2)心理、经济等方面得到支持; (3)引导职工合理表达自己意见,维护自身权益。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zlj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