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工作的4种类型
类型 | 含义 |
教育小组 | 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点不足,改变对自己问题不正确看法,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 |
成长小组 | 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运用自己的内在及外在资源,发挥自己潜能解决问题。 |
支持小组 | 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
治疗小组 | 通过小组工作的活动过程,帮助组员了解自己的问题及其社会原因,利用小组的经验交流和分享,以达到对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的治疗。 |
【模式对比】
类型 | 组员特点 | 常见小组 |
教育小组 | 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 “XX新手训练营”小组、“XX技能提升小组” |
成长小组 | 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 | “体验小组”如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
支持小组 | 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 | “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针对吸毒人员的“同伴治疗小组 |
治疗小组 | 社会适应不良或者社会关系网络断裂而导致行为问题的人群 | 对吸毒人员开展“美沙酮治疗小组”、社区矫正对象“星星点灯小组” |
二、小组工作的特点
特点 | 作用 |
组员问题共同性/相似性 | 利于产生认同感,形成特定小组文化和社会关系氛围 |
强调组员的民主参与 | 服务对象平等意识和民主参与精神的强调,组员潜在价值发挥 |
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 | 维持小组治疗性因素,促进个体改变 |
注重团体的动力 | 团结互助与合作关系,发现和解决问题,见证组员成长 |
三、小组工作的模式
模式 | 主要内容 |
互动模式 | 1、含义 基于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小组模式,通过组员间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中成长,提升其能力。 2、实施原则 (1)开放性的互动 促使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达到开放,实现良性的互动。 (2)平等性的互动 组员在小组中形成平等的关系,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沟通理解、互动达成共识,共同实现小组的目标获得个人的发展。 (3)“面对面”的互动 促使组员之间“面对面”澄清其苦恼的问题、期待解决的需求,认清其在小组中的角色。 |
发展模式 | 1、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以及小组动力学。 2、实施原则 (1)积极参与原则 协调和鼓励组员在小组活动中,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或者发展的建议,积极分享和学习自我发展的经验。 (2)“使能者”原则 要支持和帮助小组组员通过各种活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分享,发展认知,激发潜能,提升组员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
【注意】
1、互动模式强调是通过组员间的互动,挖掘组员潜能,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主要考核的是“开放”、“平等”和“面对面”互动工作原则;
2、发展模式可以是救助性的,也可以是锦上添花,主要强调的是组员个人潜力的发掘和个人成长,需要注意“积极参与”和“使能者”的原则。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