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点1:社会工作的3种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不计报酬、公益性服务活动;
2、行政性社会工作—企事业、政府部门专门从事福利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开展的助人活动。
易混淆点2: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的目标
(1)解救危难—生存方面危机;
(2)缓解困难—物质困难、精神压力等一般困难;
(3)激发潜能—未发现、待发掘的能力;
(4)促进发展—个人学习成长、自我实现等。
2、文化层面
(1)弘扬人道主义
通过向社会宣传,倡导互助、助人精神,促进人们相互关爱、帮助,弘扬人道主题精神。
(2)促进社会团结
通过社会工作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脱离困境,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促进人们相互合作,构建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团结。
易混淆点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角色 | 内容 |
直接服务 | (1)服务提供者—物质、劳务、辅导、咨询; (2)治疗者—行为、心理重塑和矫正; (3)支持者—信心支持、增强权能; (4)关系协调者—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5)倡导者—行为的倡导。 |
间接服务 | (1)行政管理者—助人活动的过程控制、科学管理; (2)资源筹措者—争取服务对象所需资源; (3)政策影响者—提出政策意见。 |
易混淆点4: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学校社会工作
类型 | 内容 |
治疗型 | 针对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正常发展 |
变迁型 | 让学生适应社会剧烈变迁 |
社区—学校型 | 联系学生价值、支持学校政策、家校沟通等 |
易混淆点5: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1)接纳—价值、偏好、信仰宽容和尊重;
(2)非评判—不指责、评判言行和价值观;
(3)个别化—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
(4)保密—保护服务对象隐私;
(5)当事人自决—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方式。
【注意】接纳≠认同服务对象所有行为;非评判=不作倾向性批评;个别化=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
易混淆点6:人类需要的层次与类型
需要层次 | 内容 |
马斯洛 | (1)生理需求:最基本需要,衣、食、住、行等; (2)安全需求:社会环境和人身财产安全; (3)归属与爱需求:情感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 (4)尊重的需求: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获得社会认可; (5)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自我价值的需要。 |
阿尔德弗尔 | (1)生存(E)需要:生命机体的存在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要; (2)关系(R)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接触得到满足; (3)成长(G)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通过发展个人潜力和才能,使个人得以满足。 |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 | (1)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就是人类基本需要,保持身体健康;自主就是指身体健康的人只有具备自主性,才能自发、自动地从事某种活动。 (2)中介需要:在所有文化中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的自主的产品和服务。 |
易混淆点7:家庭类型
1、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一对夫妇+未婚子女)
2、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父母+一对已婚子女)
3、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父母+多对已婚子女)
4、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5、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易混淆点8:家庭教育模式
模式 | 原因 | 人格特征 |
娇纵型 | 溺爱+疏于管束 | 自我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心态;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 |
支配型 | 溺爱+严加管束 | 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 |
专制型 | 缺少爱心+管理粗暴 | 产生不信任感、、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 |
放任型 | 缺少爱心+放任自流 | 缺乏自信、自制力差、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等。 |
冲突型 | 家庭关系紧张 | 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撒谎等心理特征,反社会的倾向。 |
民主型 | 尊重+鼓励+约束 | 自尊、自信、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 |
易混淆点9: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直接治疗技巧
技巧 | 内容 |
非反思性 | (1)支持—给予服务对象肯定与认可; (2)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表达态度和意见; (3)探索—描述—宣泄:服务对象解释问题产生原因,宣泄情感,减轻其内心冲突。 |
反思性 | (1)现实情况反思—使服务对象了解当前的处境和状况; (2)心理动力反思—使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 (3)人格发展反思—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经历和人格调整。 |
易混淆点10: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研究阶段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诊断阶段
(1)心理动态诊断(强调人格间的互动关系);
(2)缘由诊断(服务对象困扰、变化过程的分析);
(3)分类诊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判断)。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治疗阶段
(1)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
(2)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
(3)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
(4)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5)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