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低生活保障中服务内容
要点 | 主要内容 |
对象识别 |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方式了解 |
协助申请低保 | 1、是否具备申请条件; 2、向户籍所在地提出书面申请; 3、申请人接受入户调查、社区评议等活动。 |
提供心理支持 | 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压力,宣泄情绪。 |
调节家庭关系 | 了解和分析家庭结构和关系,调节家庭关系。 |
开展能力建设 | 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及社会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增强。 |
促进社会融入 | 鼓励参与公益和文娱活动,建立和其他社区居民联系。 |
二、特困供养和医疗救助中服务内容
要点 | 主要内容 |
特困人员供养 |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住房、食物、衣被及出行); 2、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洗漱、卫生打扫等); 3、提供疾病治疗(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康复护理等) 4、办理丧葬事宜。 |
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 1、协助申请救助(医疗救助政策、标准和方式及申报材料); 2、改善救治环境(了解治疗过程及效果等); 3、协调医疗资源(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和医疗结构及民政部门); 4、强化社会支持(动员志愿者和社区邻里帮助服务对象)。 |
三、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与临时救助
要点 | 主要内容 |
住房救助 | 1、协助申请住房救助(最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及农村建档贫困户); 2、宣传讲解政策(住房救助政策、申请程序等)。 |
教育救助 | 1、提供教育机会(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给予教育救助); 2、提供教育补助(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生活补助、减免费用); 3、心理能力建设(积极正向指引、优势视角)。 |
就业救助 | 1、转变就业观念(参与就业培训、获取就业信息等); 2、自我认知调整(分析就业形式和自身优势及不足、调整心态); 3、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职务介绍、职位指导等信息); 4、链接就业资源(就业信息、就业资源、培训机会等)。 |
临时救助 | 1、危机干预(采取危机干预措施); 2、外展服务(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 3、机构救助(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
四、受灾人员救助服务内容
要点 | 主要内容 |
不同阶段 | 1、第一阶段:灾后紧急救援—临时安置阶段 (1)生命安全维护(灾后72小时); (2)危机处理期(灾后3-7天); (3)临时生活庇护和生活需求评估期(灾后2星期-1个月) (4)社会工作者的任务:组织受灾民众活动、安抚情绪、安置生活。 2、第二阶段:灾后1月-半年 工作重点:临时住所、受灾居民迁入新居以及协助灾民了解救助内容。 3、第三阶段:长期恢复重建阶段(6个月-3年) 主要工作内容:家庭重建、社区重建、社会重建。 |
介入 | 1、协助安置受灾人员 积极参与疏散、转移和安置工作,开展受灾人员危机干预工作。 2、及时开展危机干预 有限时间内提供支持性服务,使其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 3、修复社会支持系统 重建和修复受灾人员社会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4、社区重建与发展 整合多方资源解决服务对象的生活难题。 |
灾后重建内容 |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1)评估社区房屋重建需求; (2)组织参与恢复重建活动; (3)征集受灾群众意见; (4)协助监督重建工程建设的进展。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1)协助重建社区管理组织系统与社会服务系统; (2)组织策划专题活动,重建邻里关系; (3)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安排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1)帮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和经营; (2)引导社会投资,促进居民就业。 |
【笔记要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涉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以及受灾人员救助等8类服务人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适当根据人群的特征及需求来了解和掌握介入服务的内容。
【举例】
针对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介入服务: 首先考虑的是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其低保政策是否享受,同时针对心理、情绪进行辅导以及能力提升、就业培训、资源链接方面等。
可与看出,特困人群、临时救助的介入服务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似的,因此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