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评估含义
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介入是否有效、达到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知识考核】
方案设计题涉及的“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
二、评估的目的和类型
1、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修改和完善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积累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2、类型
(1)过程评估:整个介入过程检测评估;
(2)结果评估: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
【注意】
过程评估包括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和介入影响等评估。
介入初期和中期的评估重点是服务对象表现和社会工作者工作和技巧的评估;结束阶段对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因素进行评估。
三、评估的4大方法
方法 | 主要内容 |
基线测量 | 1、含义 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衡量介入行动效果的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 2、应用范围: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 3、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2)进行介入期测量; (3)分析和比较。 |
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 | “0”没有进展; “1”极少实现; “2”部分实现; “3”大体上实现。 “4”全部实现。 |
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 1、目标核对表 (1)社会工作中和服务对象协商选择目标来指示介入方向; (2)在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用等级尺度衡量介入后行为; (3)介入后行为与介入前行为核对,发现介入前后的服务对象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例如:5级制)。 |
介入影响的测量 |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体现介入的效果看法。 2、差别影响评分 (1)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自我陈述,报告自己有哪些变化; (2)区分介人本身带来的变化,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 (3)要做好评估工作 ①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②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 ③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④切合实际需要。 |
【课堂要点】——基线测量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1)确定介入的目标,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等指标;
(2)选择测量工具,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或量表;
(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
2、进行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测量的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数据资料进行连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基线进行对比。
【要点总结】
1、评估的类型: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
2、基线测量:确定目标→选择工具→记录行为
3、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和差别影响评分
4、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目标核对表和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四、随堂练习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会谈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
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10周内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介入前(7次、6次、8次),介入后(5次、6次、5次、4次、3次、2次、3次)。
问题: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1)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大勇的愤怒情绪。
(2)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大勇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指标进行直接观察。
(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数的测量过程即为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问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
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大勇每周的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期发生了明显的减少改变。
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还有什么疑问的,欢迎在下发留言噢~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