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与考核
二、复习要点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1、生物进化理论与进化心理学
(1)生物进化理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进化心理学: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钥匙;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机制的重要途径;心理就是一系列的适应器;心理机制具有模块性。
2、基因理论
人类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生物系统的影响;遗传基因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个体生命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遗传异常 | 表现 |
单一基因遗传 | 囊胞性纤维症、泰-萨克斯病、神经性舞蹈病、血友病等 |
多重因素遗传 | 气喘、兔唇、先天性脊柱侧凸、糖尿病 |
染色体错乱 | 唐氏综合征 |
环境引起遗传异常 | 酒精、辐射、致癌物质等影响 |
(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理论 |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1、人格发展论 2、童年期经验 (1)停滞:矛盾未能顺利解决、需求未能满足或过度满足状况下的保持和停滞; (2)退行:受挫或焦虑时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幼稚行为,哭泣酗酒等。 |
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 1、个体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的发展任务,只有解决“心理—社会”的“危机”,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2、人生发展的8个阶段,青少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是最关键环节。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1、儿童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 (2)前运算阶段(2-7岁):语言和示意手段; (3)具体运算期(7-12岁):推论与守恒概念; (4)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逻辑运算。 2、认识世界三种原则 (1)图式: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死牢的方式(思维或动作模式); (2)同化:新事物与旧图式发生联系,已有图式吸收新信息; (3)顺应:把旧图式加以改变,与新环境相适应,形成新图式。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1、前习俗水平(0-9岁) (1)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2)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9-15岁) (1)第一阶段:寻求可认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阶段; (2)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1)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2)第二阶段: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
行为主义理论 | 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强调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给我一打婴儿,借助环境我可以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 (1)反应性行为(明显刺激引起的); (2)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对环境主动适应); (3)强化:对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行为受认知调节和自我调节; (2)强调观察学习重要性; (3)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学习的影响。 |
依恋理论 | 1、前依恋关系阶段(出生后几个星期); 2、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认出熟悉脸孔过程中); 3、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4、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婴儿获得自我观念,理解他人观点)。 |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
理论 | 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
符号互动论 | 1、米德自我理论 (1)模仿阶段:婴幼儿时期; (2)游戏阶段:儿童时期; (3)概化他人阶段:青少年时期。 2、托马斯情境定义 人们在行动前对所处的既定环境或交往前对将要面临的情境做所作的主观解释。 |
标签理论 | 1、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和产生,自我形象是与他人互动产生的; 2、成为越轨者是因为他人对行为的反应,是社会给行为者贴上负面的“标签”。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