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机介入理论
要点 | 主要内容 |
危机的定义 | 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
危机的分类 | 1、普通生活经历危机: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遭遇的困难(上学、工作等); |
危机的条件 | 1、阻碍服务对象的安全,迫使服务对象情感联系出现断裂等; 2、超出服务对象的不安和焦虑,让服务对象陷入不良的循环中; 3、导致服务对象出现心理失衡,使服务对象处于心力交瘁的脆弱状态中,无法忍受任何生活压力。 |
危机的发展阶段 | 1、危机阶段:危机事件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危机事件出现,压力增加; 2、解组阶段:服务对象处于极度情绪困扰中,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3、恢复阶段:服务对象经历解组痛苦后,开始调整自己行为,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4、重组阶段:从混乱中重拾信心,恢复新的平衡生活。 |
【笔记要点】
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二是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原则 | 主要内容 |
及时处理 | 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危害大,而且时间有限,需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减少危机对服务对象造成的伤害。 |
限定目标 | 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只有把精力放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 |
输入希望 | 危机发生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望的状态中,所以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希望,重新找回行动动力。 |
提供支持 | 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拥有的周围他人资源,如父母关系、朋友支持等,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
恢复自尊 | 危机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自尊感底。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 |
培养自主能力 | 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 |
三、危机介入的特点
特点 | 主要内容 |
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 1、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迷茫和不安,时间且紧迫; 2、介入:将注意力集中服务对象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整理自己想法和感受,分析服务对象问题。 |
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 1、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破坏行为; 2、介入:对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给予治疗。 |
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 1、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紧张、不安、迷茫、无助和沮丧等; 2、介入:借助简洁易懂的语言、专心聆听、感情支持等技巧稳定其情绪。 |
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 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危机产生原因,根据危机发生言语制订介入计划,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
2021年社会工作备考提上日程,章节内容已更新,点击了解更多>>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