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为主义理论
人物 | 理论 | 主要观点 |
华生 | 行为主义理论 | 强调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给我一打婴儿,借助环境我可以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 |
斯金纳 | 操作行为主义理论 | 1、反应性行为(明显刺激引起的)和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对环境主动适应)。 2、强化: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 (2)负强化(消退某种行为)。 |
班杜拉 | 社会学习理论 | 1、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行为受认知调节和自我调节; 2、承认直接经验学习,强调观察学习重要性; 3、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学习的影响。 |
【注意】
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对应的关于行为主要观点分别是“环境”、“强化”和“学习”。其中,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提出的“正强化”,即当一种行为得到肯定后获得奖励,那么该行为的频度会得到增加。反之,则为“负强化”。
二、鲍比尔—依恋理论
1、婴儿依恋发展4个阶段
阶段 | 时期与特征 |
前依恋关系阶段 | 出生后的几星期,具有“预先适应性”特征 |
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 | 冲促进与成人保持联系的行为 |
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 | 清晰指明依恋关系的对象是谁 |
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 | 获得自我观念,理解其他人的观点,学会对他人行为作出推断 |
2、依恋的类型
类型 | 表现 |
安全型依恋 | 当婴儿与母亲在一起后,若母亲离开有陌生人加入,则变得警惕;当母亲再次返回时,与母亲更亲热。 |
回避型依恋 | 容易与陌生人相处,适应陌生环境;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 |
反抗型依恋 | 与母亲分离时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若再次同母亲团聚,则主动接近母亲,但对来自母亲的宽慰进行反抗。 |
【注意】
婴儿的依恋是人生发展阶段中“婴幼儿阶段”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依恋也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考生要注意三者的不同表现。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