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社会考试工作教材预计4月出版,教材变动30%,点击了解更多>>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
人物—理论 | 需求 | 内容 |
马斯洛 | 生理需求 | 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 |
安全需求 | 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身体健康等方面需要。 | |
归属与爱需求 | 归属,归属群体的感情;友爱,友好关系、爱情、爱和被爱。 | |
尊重的需求 | 内部尊重,指个人在不同情境中有信心、实力、能够胜任;外部尊重,个人受到他人尊重、信赖和评价。 | |
自我实现的需要 | 最高层次需要,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潜能发挥。 | |
阿尔德弗尔 | 生存的需要 | 衣食住行 |
关系的需要 | 发展人际关系 | |
成长的需要 | 个人自我发展与完善 | |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 | 基本需要 | 1、身体健康—没有特殊疾病; 2、自主的需要 (1)对自我所处文化的理解; (2)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3、客观环境提供的机会。 |
中介需要 | 营养食物和干净的水、安全住房、无害工作环境、无害自然环境、适当保健、童年期安全、重要初级关系、环境安全、经济安全、适当教育、安全生育控制与分娩。 |
【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特点
1、低级需要满足才能产生高级需要;
2、最占优势需要支配人的意识和行为;
3、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存在,但对行为影响减弱。
【延伸】
《动机与人格》中提到,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后,又列出了认识和理解的欲望、审美的需要。
【注意】—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特点
(1)不强调需要层次顺序,某种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起作用;
(2)当较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追求更高层次需要,也可能没有这个需要;
(3)高级需要受到挫折,可能退而求其次;
(4)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加。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根据 | 类型 |
起源 | 1、本能行为:遗传(如爬行、吮吸); 2、习得行为:环境中学习形成(如交往、工作)。 |
对社会的作用 | 1、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助人、遵守社会规范等); 2、反社会行为:对社会有消极作用的行(暴力、违反犯罪等)。 |
社会规范 | 1、正常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 2、偏差行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 |
【重点】—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标准
(1)统计学标准—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
(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是否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3)行为适应性标准—功能缺陷使个体受损,不能按照社会准则行事;
(4)个体主观体验—根据观察者经验作出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
【经典试题】
1、天天今年上初二,但非常喜欢玩游戏,为了打游戏经常逃课去上网,针对该学生偏差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
A、统计规律
B、个人主观体验
C、社会规范与价值
D、行为适应性标准
2、快递员小强进城务工之初,没有朋友,与同事相处也不融洽,情绪较为低落。社会工作者小张与小强分享了一些社交技巧,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半年之后,小强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工作也变得积极了。小张的服务满足了小强的(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