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技巧 | 具体技巧 | |
对小组组员的介入技巧 | 促进个体自我改变 | 协助个体自我改变的步骤: ①识别和区分想法、感觉和行为 ②意识到特定想法、感觉和行为之间的关联 ③分析合理性的想法和信念 ④改变非理性的想法和信念 |
促进组员之间相互学习 | 角色扮演、观察他人行为、练习新技能 | |
改善个体环境 | 链接具体的资源 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应急事件管理程序 改变身体质素 | |
对小组整体的介入技巧 | 改变沟通和互动模式 | 干预小组沟通和互动模式的频率、持续时长、分布及内容 |
改变小组对其组员的吸引力 | 鼓励组员表达感受 | |
有效利用小组整合动力 | 制定规范、发展角色 | |
改变小组文化 | ①挑战小组成员普遍接受的信念和想法 ②挑战小组成员不愿意讨论的话题 ③与小组成员签订紧急协议 | |
改变小组外部环境的介入技巧 | 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小组工作的支持 | 了解机构历史、文化、宗旨 |
链接机构之间的网络 | 社工服务机构之间建立互助网络,实现服务共享 | |
提升社区意识 | 居民的社区意识、对小组的信赖、当地政府和社工机构知晓社区问题的存在,且意识到小组工作的作用 |
1.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方发现小学五年级部分学生生活自理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为此,小方拟在学校开设一个“我是小能人”的小组,旨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技能。从小组成员介入的层面看,小方最适宜的做法是( )。
A. 通过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自理小故事的分享
B. 通过制定小组规范,帮助学生整合动力和增强凝聚力
C.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D. 通过邀请专家,协助学生寻求与同学和睦相处的关注点
本题考查小组介入技巧。社会工作者一般从小组成员、小组整体以及小组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开展介入,以促进小组目标的达成。其中,对小组组员的介入包括:促进组员个体的自我改变(针对功能失调和非理性信念)、促进组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针对相似行为或者技能,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促进组员之间通过观察的方式学习)、改善组员个体的生活环境(针对缺少资源而产生问题或者环境影响)。
题中,C项通过角色扮演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属于促进组员之间相互学习;AD不属于组员介入的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B项制定小组规范以帮助学生整合动力,属于小组整体层面的介入。
2.社会工作者老邱为精神障碍患者开设了社区康复小组。在小组分享环节,老师发现很多组员存在“我是个无用的人”的观念,并认为得了精神疾病很丢人。根据小组整体的介入技巧,下列做法中, 适宜的是( )。
A. 协助组员挑战既有信念,寻找自身优势,重建小组文化
B. 提升社区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对康复类小组工作的支持
C. 协助组员观察和模仿榜样行为,促进组员之间相互学习
D. 改善组员生活环境,链接康复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网络
当社会工作者选择小组的形式作为干预重点时,小组既是干预的手段,也是干预的情境。当介入小组整体时,需要考虑沟通和互动的模式、凝聚力、社会整合以及文化因素,具体的介入技巧如下:
1.改变沟通和互动模式
2.改变小组对其组员的吸引力
3.有效利用小组整合动力
4.改变小组文化
在开展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小组发展的文化,并反思小组文化是不是有利于目标的达到。如果不是,那就需要改变小组文化。改变小组文化的技巧包括:挑战小组成员普遍接受的信念和想法,挑战小组成员不愿意讨论的话题以及与小组成员签订紧急协,故选A。
B属于改变小组外部环境的介入技巧,CD属于对小组组员的介入技巧。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zlj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