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考情
尽管“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在24年考试中的分值降至约4分,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然而鉴于其以往年份常占据8分左右的考核比重,对于25年的考试,我们仍应对此章节保持足够的重视,不可轻视。
章节名称 | 学习难度 | 重要性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 | ★★★ |
分值分布 | 建议学习时长 | |
8分→4分 | 4.5H |
考点精析
考点一: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1)E—生存的需要,包括衣、食、住等;
(2)R—关系的需要,发展人际关系;
(3)G—成长的需要,个人自我发展与完善。
【特点】
(1)不强调需要层次顺序,某种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起作用;
(2)当较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追求更高层次需要,也可能没有这个需要;
(3)高级需要受到挫折,可能退而求其次;
(4)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加。
2024年真题示例:
1、社会工作者老钱负责社区志愿者管理工作,他发现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同,对服务的投入存在差异,除了一起服务,社区志愿者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互动较少、志愿者队伍较为松散、缺乏团队凝聚力,志愿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志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老钱决定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为社区志愿者提供服务,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下列老钱开展的服务中能够体现满足志愿者团队成长需要的有( )
A.设立“志愿者加油站”提供热水、药品、急救包等必需物资
B.依托“志愿者加油站”打造志愿者交流互动共享的公共空间
C.链接社会资源为社区志愿者提供“反哺-激励”公益服务
D.鼓励骨干志愿者每月开展“技益共享”志愿者沙龙活动
E.定期举办“如何带好志愿者队伍”系列能力提升工作坊
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要素而提供的手段。
关系的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
成长的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使个人得到满足。
A错误,满足的是生存需求;
BD错误,满足的是关系需求。
故答案为CE。
考点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1、人类行为的类型
人类行为的类型 | 依据 |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 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 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
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 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政策模式和社会规范,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
【注意】
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人主观体验。
标准 | 内容 |
统计学标准 | 大多数人或者一致的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与正常情况背离,则认为是偏差行为。 |
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 个人行为是否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进行衡量。 |
行为适应性标准 | 由于器质的功能缺陷使个体受损,其行为后果带来不良影响,则行为产生偏差。 |
个体主观体验 | 根据观察者自己经验作出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主观性较大,标准不同。 |
2024年真题示例:
1、佳佳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同龄人,每天到幼儿园都会哭闹,不与小朋友一起玩,吃饭或排队时到处乱跑,玩游戏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幼儿园老师向社会工作者小吴咨询如何处理,小吴的建议是让佳佳妈妈带孩子去检查一下发育状况,其判断佳佳行为的标准是()
A.个人主观体验
B.行为适应性标准
C.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D.统计学标准
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被视为是有偏差的行为。
行为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
个人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是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评定行为的标准。
根据题干佳佳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同龄人,带佳佳去医院检测发育诊断,可知属于统计学标准。
故答案为D。
考点: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学校
1、含义
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
2、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影响 | 内容 |
校园文化 | 学校精神风貌,较强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 |
班级规模 | 特定教师指导下特定班级或教学团体的人数; |
教学模式 | 应试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模式; |
师生关系 | 学生在学校与教师建立的情感、行为等联系。 |
2024年真题示例:
1、 学校是学生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某中学委托一家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举办了“探索未来”学生科技节活动,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并参加展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述情况反映了学校对学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教学模式
B.班级规模
C.师资水平
D.空间布局
题中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并参加展览体现了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故答案为A。
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进入【233网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记录/关注】即可查看!
领取更多备考干货>>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zlj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