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工作
1、妇女生殖健康的概念
2、问题的成因
3、干预原则:主体原则、参与原则
4、干预策略:健全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妇女生殖健康的政策;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女为中心”的服务策略;建立妇女定期生殖健康检查的制度
(一)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
与传统社会性别对妇女角色的定位紧密相关。
(1)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
尊重和接纳多样性;重新调整权利;工作和家庭的协调和平衡;父母亲的职责同样重要,都需训练;社会应为家庭提供必要资源和服务。
(2)夫妻关系
(3)婆媳关系
(4)亲子关系
(5)家庭教育
合理运用方法: ①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②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③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④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⑤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⑥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⑦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⑧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⑨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二)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
(1)单亲母亲家庭的界定和存在的问题
(2)如何看待单亲母亲家庭
(3)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
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一)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1、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1)婚姻暴力的概念
(2)婚姻暴力的特征:低自尊、暴力循环论、暴力正常化
(3)对婚姻暴力的误区:两口子打架是“家务事”“私事”“清官难断家务事"、是丈夫喝醉了酒或者在外面承受的压力太大所致、是暴力性格所致、是受害者的不当行为引起的。
(4)婚姻暴力带来的后果:对妇女,身体上伤害,心理上恐惧、无助等;对孩子,攻击性行为,内在情绪焦虑和害怕。
(二)拐卖妇女
1、拐卖妇女问题的界定:
以出卖为目的,涉及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等行为;对被拐卖妇女造成的危害
2、对被拐卖妇女造成的伤害
严重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给被拐妇女的家庭带来深重的灾害。
3、介入策略: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及个人层面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进行综合治理。
(三)针对妇女的性暴力
1、性暴力的定义:强奸、性骚扰、猥亵。
2、性暴力给女性带来的伤害:生理伤害、心理伤害、家庭方面的伤害。
(四)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1、干预原则
(1)接纳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她们。
(2)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
(3)关注受害妇女的安全。
(4)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5)施暴者对其行为负责并终止暴力行为。
2、干预策略:
(1)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
(2)综合干预行动,多机构合作的服务;
(3)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成员发展意识、建立干预机制;
(4)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心理辅导、咨询,个案辅导等。
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工作
1、为流动妇女群体提供的服务
(1)国家层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她们平等享受社会保障资源
(2)社区层面,针对需求开展服务,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进行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孩子办夏令营等减少负担
(3)个人层面,建立支持小组,建立互助关系系统,增强维护权利力量,提供就业咨询和心理辅导
2、为留守妇女提供的服务
(1)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农业问题
(2)提升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
(3)用政策和资源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4)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以减少他们的压力和困难
针对妇女就业问题的工作
1、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扩大就业岗位
2、呼吁政策和法律加强对妇女在报酬、职业健康和福利方面的保障
3、针对流动妇女要强调包括性别在内的社会平等
(一)妇女与乡村振兴
(二)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
1.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2.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3.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4.参与乡村社区治理
(三)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保障机制
1.完善管理机制,助力农村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2.灵活运用现代媒体渠道,为妇女参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各种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妇女整体素质
4.建立妇女组织化参与机制,提升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能力
(四)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社会工作者可以搭建妇女支持系统,有效链接各种资源,开展社区综合发展,让社区支持妇女和家庭,助力妇女参与社区发展,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问题。
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1、维权内容:维护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计划生育权益等。
2、维权途径:宣传维权的法律知识;调查研究妇女权益状况;落实妇女权益;健全维护妇女权益机制。
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3、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
与传统社会性别对妇女角色的定位紧密相关。
(1)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
尊重和接纳多样性;重新调整权利;工作和家庭的协调和平衡;父母亲的职责同样重要,都需训练;社会应为家庭提供必要资源和服务。
(2)夫妻关系
(3)婆媳关系
(4)亲子关系
(5)家庭教育
合理运用方法: ①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②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③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④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⑤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⑥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⑦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⑧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⑨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
(1)单亲母亲家庭的界定和存在的问题
(2)如何看待单亲母亲家庭
(3)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
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1)婚姻暴力的概念
(2)婚姻暴力的特征:低自尊、暴力循环论、暴力正常化
(3)对婚姻暴力的误区:两口子打架是“家务事”“私事”“清官难断家务事"、是丈夫喝醉了酒或者在外面承受的压力太大所致、是暴力性格所致、是受害者的不当行为引起的。
(4)婚姻暴力带来的后果:对妇女,身体上伤害,心理上恐惧、无助等;对孩子,攻击性行为,内在情绪焦虑和害怕。
拐卖妇女
1、拐卖妇女问题的界定:
以出卖为目的,涉及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等行为;对被拐卖妇女造成的危害
2、对被拐卖妇女造成的伤害
严重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给被拐妇女的家庭带来深重的灾害。
3、介入策略: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及个人层面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妇女的性暴力
1、性暴力的定义:强奸、性骚扰、猥亵。
2、性暴力给女性带来的伤害:生理伤害、心理伤害、家庭方面的伤害。
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1、干预原则
(1)接纳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她们。
(2)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
(3)关注受害妇女的安全。
(4)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5)施暴者对其行为负责并终止暴力行为。
2、干预策略:
(1)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
(2)综合干预行动,多机构合作的服务;
(3)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成员发展意识、建立干预机制;
(4)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心理辅导、咨询,个案辅导等。
为流动妇女群体提供的服务
(1)国家层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她们平等享受社会保障资源
(2)社区层面,针对需求开展服务,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进行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孩子办夏令营等减少负担
(3)个人层面,建立支持小组,建立互助关系系统,增强维护权利力量,提供就业咨询和心理辅导
为留守妇女提供的服务
(1)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农业问题
(2)提升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
(3)用政策和资源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4)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以减少他们的压力和困难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不适。其基本理念是:人们能够有和谐、满意而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有权获得卫生保健和生育健康的知识与信息,有权享有必要和良好的健康服务。
妇女生殖健康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社会将妇女的人类生产作为一种私人的事情,因而不能像其他的生产一样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次,将妇女当成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无视妇女作为人的权利,最后,社会为妇女生殖健康提供的资源有限,再加上人们包括妇女自身缺乏对生殖健康权利的认识等,这些因素导致妇女生殖健康问题的出现。
1.主体原则
妇女是生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妇女作为生育的主体,对生育有权利,对一切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生育要求和性生活有权利说"不"。
2. 参与原则
妇女主动参与健康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妇女作为主体应该参与关于妇女生育健康的规划和实施,因为对妇女们来说一个好的健康计划应该由当事人参与,而不是被别人决定,并成为政策被动的承受者。
针对妇女生殖健康干预策略
(1)健全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妇女生殖健康的政策
(2)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女为中心”服务策略
(3)建立妇女定期生殖健康检查的制度
针对妇女贫困问题的工作
定义:
1、物质视角定义的妇女贫困;
2、人文视角定义的妇女贫困;
3、其他视角定义的妇女贫困
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
1.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2.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3.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4.参与乡村社区治理
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保障机制
1.完善管理机制,助力农村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2.灵活运用现代媒体渠道,为妇女参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各种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妇女整体素质
4.建立妇女组织化参与机制,提升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能力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社会工作者可以搭建妇女支持系统,有效链接各种资源,开展社区综合发展,让社区支持妇女和家庭,助力妇女参与社区发展,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问题。
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维护内容:维护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计划生育权益等。
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维权途径:宣传维权的法律知识;调查研究妇女权益状况;落实妇女权益;健全维护妇女权益机制。
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对任何领域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等对女性和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将性别分析纳入社会决策过程即是将性别问题纳入决策主流的过程。 社会性别决策主流化是一个战略,把对女性和男性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 会等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女性和男性能平等受益,逐渐消除性别不平等的现象,最终达到社会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