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人员供养
①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住房、食物、衣物以及出行
②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个人卫生、居住环境、每日三餐及其他照料服务
③提供疾病治疗:建立特困人员健康档案;联系医院或专门机构为特困人员定期体检;及时联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部门,协调解决治疗费用问题
④办理丧葬事宜:应当积极联系殡葬管理部门,处理丧葬事宜
最低生活保障
①对象识别:通过家庭经济调查方式,了解状况,对照标准,选择救助服务对象;通过承接服务参与低保工作
②协助申请低保:帮助判断是否具备申请的条件;帮助户主提出书面申请;协助申请人接受入户调查、社区评议等活动,并如实反映掌握的有关情况
注意: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可以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③提供心理支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④调节家庭关系:全面了解和分析家庭结构和关系,及时发现问题,改善家庭生态环境
⑤开展能力建设:包括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社会能力等
⑥促进社会融入:为低保家庭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鼓励参与,帮助建立联系,互帮互助,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增加成员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医疗救助
①协助申请救助:讲解医疗救助政策、标准和方式,协助准备材料,帮助获取医疗救助待遇
②改善救治环境:帮助了解医疗机构的诊疗程序,熟悉治疗过程以及了解治疗效果。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介绍具体情况,寻找较为合适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③协调医疗资源:连接医疗保险经办部门,为城乡贫困人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资助,帮助报销费用;连接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帮助服务对象准备材料,及时就医和诊治,并协助获得医疗救助;帮助服务对象了解治疗和康复的资源并寻找资源
④强化社会支持:动员志愿者和邻居帮助救助对象,增强信心,给予关爱和支持
住房救助
①协助申请住房救助:把握政策要点,根据标准协助服务对象评估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住房状况,并作出是否申请的判断;帮助准备相关材料,及时提出申请
②宣传讲解政策:协助申请人理解政策,明了标准,按照程序提出申请;帮助申请人正确对待和接受申请结果
教育救助
①提供教育机会:了解救助对象家庭情况,及时摸清潜在对象需求,帮助申请救助
②提供教育补助:教育资助体系共分5个层次,即“奖、贷、助、补、减”
③心理能力建设:关注心理能力建设,给予积极正向的支持,鼓励参与活动和交往;引导用优势视角看待生活境遇
就业救助
①转变就业观念: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培训,获取信息,改变生活状态
②自我认知调整:协助救助对象分析就业形势和自身优势不足,调整认知和心态
③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参与就业培训,提高能力,掌握知识和礼仪,提高素质
④连接就业资源: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争取培训机会,积极推荐,维护就业权益;协助了解市场劳动力的现状及就业形势,避免不恰当就业期望,鼓励接受新岗位;努力开发岗位,促进社区就业
临时救助
①危机干预:临时救助对象可分为急难型救助对象和支出型救助对象。 申请临时救助的情形具有突发性、急难性、临时性或刚性支出较大等特点,需要立即进行危机干预,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积极采取危机干预措施,真正救急解难,确保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
②外展服务: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
③机构救助:向流浪乞讨人员告知如何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立即通知急救机构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以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服务流程包括入站接待、甄别及评估、个案工作分配、个案跟进服务、其他在站服务、离站评估及辅导、回访跟进服务等几个环节。
受灾人员救助
①协助安置受灾人员
②及时开展危机干预
③修复社会支持系统
④社区重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