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撰写及成果应用
1、基本原则:标题与内容相呼应、资料完整性和逻辑性、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结合、风格朴实积极
2、基本结构:包括主题、项目背景、需求评估(问题表现及基于文献或实证研究的原因分析)、项目目标、工作模式、实务内容、服务效果、讨论和建议、附录、参考文献等部分。其中,工作模式及此前部分与项目方案书大致接近。
(一)问卷类型
1、自填式问卷(被调查者填写答案);
2、访问式问卷(由访问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记录回答)。
(二)问卷结构
1、标题;(问卷名称)
2、封面信;(研究者身份、研究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及研究机构)
3、指导语;(问题细节及回答要求,有不同形式)
4、问题和答案;(态度、行为和状态)
5、编码和其他。(问题及答案用字母或数字作为代码)
(三)问卷设计
1、原则
(1)问卷要有信度与效度:(信度:稳定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情况;效度:较好揭示变量实际情况。)
(2)考虑研究目的或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的问卷和解释性研究的问卷)
(3)以回答者视角为主;
(4)保证操作可行性。
2、步骤(4个)
依次: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使用和修改—定稿和印制。
3、问题和答案
(1)关注问题特性
开放式问题:注意空间大小;封闭式问题: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2)注意语言表达;
(3)数量时间适当;
(4)问题按序排列。
(四)问卷资料收集
1、对象选取(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2、访问员选拔培训(文化科学知识、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
3、物资准备
印制问卷,做好提笔、礼品、录音设备、相机等准备工作。
4、质量控制
(1)调查过程的督导;
(2)资料回收后的检查。
(五)评价
1、优点
(1)匿名访问,易获得真实信息;
(2)利于个别人士极端回答;
(3)收集数据的内容、时间、格式统一,资料容易处理和分析;
(4)访问众多对象节省资源。
2、缺点
(1)调查员素质要求高,大规模调查难以达到;
(2)对文化、地域、职业有要求;
(3)某些类型问卷中调查员无法指导,质量难以保证。
(一)三对要素
1、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就是实验刺激,因变量是受试者的反应。
2、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对照(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
3、前侧和后侧
(1)前测是在实验前分别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状况;
(2)后测是在实验后再测两组的因变量状况。
(二)常用类型
1、标准实验组
(1)前后测控制组设计(传统实验设计);(2)单后测控制组设计;(3)所罗门四组设计。
2、准实验组
有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和多组时间序列分析三种类型。
3、实地实验
把实验置于真实场景中,受试者按照事先设计完成某些要求,再分析效果。
(三)成功试验设计的标准
1、是否回答主题。实验研究设计是否回答研究主题、有效测量假设。
2、变量控制。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尽可能扩大。
3、可推论性。实验结果乃至整个实验过程的可推论性如何。
4、其他方面。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造成干扰、安排是否有偏差。
(四)实验研究的评价
(1)直接功能。
①在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治疗和预防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危机,并协助服务对象在能力和意识层面得以提升。
②在专业层面上,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改善社会工作实践和提升社会工作理论。
③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推进福利和促进公平正义。
(2)间接功能。
①对研究参与者而言,有助于感受社会事实。
②对社会大众而言,有助于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
③对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服务机构而言,有助于实现自身增能。
④对社会而言,有助于激发多个系统的正面功能。
1、基本概念
(1)定量研究是在严格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量手段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
(2)定性研究是搜集和分析非数字化资料,描述和理解回答者所经历现实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等,探索社会关系。
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
(2)研究与理论的关系
定量:依托理论、形成假设、分析数据、验证假设
定性: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理论假设
(1)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
定量:排除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定性:研究者对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调适,设法视被研究者为自己人
(3)研究策略
定量:追求研究资料、研究结论的精确性
定性:研究设计灵活变化,可根据情况修改
(4)资料特性
定量:收集和分析量化资料、可操作的变量和统计数据
定性:获取面描述性的信息
(5)结果范围
定量:结论可以推论
定性:问题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不做结论推论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定量:适用于研究问题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的大规模的调查与预测等场合;
定性:则适用于不熟悉的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的场景。
4.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
1、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具有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具体情况见表:
2、社会工作者督导志愿者的功能
志愿者督导的功能:行政性督导功能——培养有效的志愿者;教育性督导工能——培养能干的志愿者;支持性督导功能——了解和关怀志愿者。
1.社会工作者督导志愿者的内容
(1)根据志愿者的基本需求,协助志愿者建立适当的服务价值和工作态度
(2)把握志愿者督导和志愿者双方的解色职责和期待,建立彼此信任的督导关系
(3)确保志愿者在社会服务机构目标和行政程序内提供服务,做好志愿者和机构的沟通工作
(4)切实做好工作安排和分配,随时帮助补充志愿者的服务技术
(5)及时表扬志愿者优良的工作表现,对不良工作表现要给予建设性的批评
(6)妥善处理志愿者的冲突问题
2、社会工作者督导志愿者的工作态度
(1)把志愿者当成与机构共同工作的伙伴
(2)把志愿者作为机构应提供服务的对象
(3)正确认识志愿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和服务有限性
(4)对志愿者不能过于放任,也不能过分苛求
1.行政性督导的内容
(1)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
(2)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
(3)工作计划和分配。
(4)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
(5)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
(6)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缓冲器角色、倡导者角色、机构变迁推动人)
2.教育性督导的内容
(1)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
(2)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
(3)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
(4)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
(5)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
(6)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3.支持性督导的内容
(1)社会工作者最常面临的压力来源:服务对象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压力
(2)缓解社会工作者的压力感受、提升工作士气的督导原则:充分认识被督导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人格特质等特性因素;善于激励、催化、妥善处理冲突紧张的关系
(3)支持性督导的内容:疏导情绪、给予关怀、发现成效、寻求满足。
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1、督导前期
督导前期是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建立关系的基础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相互熟悉。
2、开展期
开展期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互相信任和双方同意的督导形式,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确定
3、工作期
工作期是督导历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督导者要与被督导者分享实践经验与感受,解疑释惑,指导工作,促进其发展,支持被督导者做好服务。
4、终结期
督导历程结束时,督导者应总结督导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讨论过的事情,并综述被督导者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回顾被督导者的长处和弱点,帮助被督导者更加清醒地把握自我,加强自我改进。
1.个别督导的技巧要点
会谈技巧:聆听、补充、提出疑问
督导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督导者要诚恳地倾听被督导者的表述;
(2)督导者应仔细研究和批阅被督导者的工作记录、服务报告,以便发现被督导者的不足,提出教育的重点;
(3)督导者应采取接纳的态度,接纳被督导者的感受,经常鼓励被督导者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价和判断,培养其自主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最终实现推动被督导者自我学习和自我训练的目的;
(4)督导者在提出评价和建议时语气应委婉,以免被督导者出现抗拒心态;
(5)督导者要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及时提供示范,建议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被督导者更直接处理客观情境下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
2.团体督导的技巧要点
(1)督导团体组成与动作技巧
督导团体的规模、督导团体的成员、督导团体的运作、团体督导记录
(2)团体督导的主持技巧
3.同辈督导的技巧要点
(1)同辈督导团体组成技巧
要注意价值的共同性、团体成员一般不超过7人,团体成员要签订明确的契约(契约必须清楚说明会议召开的周期、地点、每次会议持续时间、会议的程序)、注意同事督导会议的反馈
(2)同辈督导会议组织的技巧
督导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督导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①保障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
②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③促进社会工作者成长
④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二)督导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协助志愿者认清和肯定志愿服务的价值,提供并维持其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兴趣、热情和团队士气。
(2)协助志愿者了解组织和机构的功能,使其遵守机构工作程序和相关纪律规定。
(3)评估志愿者的工作效果,提出改善的建议。
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
1、含义:获得政府、社会和公众信任的能力。
2、展现:财务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
3、评估: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运作、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保持一致、财务与信息的透明化、规范的治理结构。
社会服务机构要通过适当的治理结构来保证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不会损害公众的利益。理事会是社会服务机构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社会服务机构有必要对机构的治理情况作出说明。
1.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的特点
(1)志愿者不是机构的正式员工,他们有很高的自主性和自发性。
(2)志愿者靠自己的热情、兴趣和能力提供服务,而不是根据机构正式岗位的要求参与服务。
(3)志愿者希望受到尊重、支持和肯定。
2.志愿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获取员工的合作。具体方法包括:一是领导者要让员工了解组织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了解员工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团队的实质及其目标实现的途径。二是领导者必须能推动工作准则的建立,并使员工能够认同和执行。三是领导者应正视工作中出现的摩擦及不和,进行适当调整,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四是领导者在计划与目标发生改变时,应及时、主动向员工说明改变了什么及为什么改变,使员工充分理解并积极合作。
(2)使用领导者的权威。在行使过程中要审慎考虑需要性、可行性和职责性。
(3)引导与沟通。中层主管需要高层领导的鼓励和训练,以保证其工作能产生一贯性。当员工向主管倾诉有关工作的问题和一些看法时,主管应有诚意和耐心“倾听”其诉说,同时也要对员工加以支持、引导、影响,推动发展性的讨论。
(4)维持纪律与督导训练。首要工作是把工作准则与规定向员工交代清楚,并采取前后一致及合理的途径,监督员工遵照规定去执行。另一个重要观念是,纪律是用来改进行动的,而不是报复和惩罚的工具。
(5)发挥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建立与发挥是以员工都能清楚地了解工作的目标及评估标准为基础的。
(1)了解员工的个别差异。
(2)用目标引导员工,增进其对工作的兴趣。
(3)提供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
(4)协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
1. 一般组织结构
①直线式组织结构:一种由上而下的指挥关系,主管在其所属的范围内,具有绝对的指挥权,各级部署都必须绝对服从其主管,而主管也承担有关活动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责任。
②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是将职能部门权力化,在特定工作范围内,职能部门可以直接对其他管理人员下达命令。
③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指组织层级之间存在着水平和垂直的关系,而参谋作为专家有责任来协调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参谋的职权是主管授权的一种权力形式。(儿童福利机构设立专业督导委员会)
2. 团队结构类型
①多功能型团队
②问题解决型团队
③自我管理型团队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
1. 功能性环节:授权、协调、沟通、控制(简单了解)
2. 项目化运作
(1)特征: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明显的时间周期特征、多个行动主体共同协调的活动、多种资源整合动员。
(2)意义:明确的目标使服务活动合理;合理使用资源;激发社会服务机构人员的能力;客观跟踪检查社会服务的进程、质量、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实施过程:
层次与分工方面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实施过程步骤:目标- 计划- 行动- 检讨结果 (实施依据:项目方案)
了解各类组织的运作情况、分析组织间的关系
(一)了解各类组织的运作情况
1、了解组织内部运作的因素
2、既要了解其正式(外显)的模式,更要注意观察其非正式(内隐)模式
(1)正式(外显)模式:明文规定、有组织、目标、结构的运作模式;
(2)非正式(内隐)模式:通过工作气氛和行事风格而体现出的组织文化属于非正式(内隐)模式的要素。
3、了解组织内部有影响力、关键人士及主要成员。
(二)分析组织间关系
1、交换关系;
2、权力依赖关系;
3、授权式关系。
1. 含义:是为实现机构的使命和长远目标,通过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环境中存在的威胁与机会以及可以使用的资源,来确定机构的任务,设立目标和制定机构能够在环境中成功运行的战略。
2. 特征: (1)由机构最高管理层作出。(2)涉及大量资源的分配,如资金、人力或物力。(3)有长期效应(通常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4)关注机构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3. 意义:--明确机构发展目标--集中人们对机构使命与目标的思考、增强凝聚力--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4.内容:(1)使命宣言(2)策略性计划(3)运作性计划
5.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基本步骤: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制定阶段、战略实施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