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心发展是怎样实现的?对这一问题,中外历史上曾有过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人的发展观,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外铄论(也称塑造说)、内发论(也称自然展开说)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一)外铄论(塑造说)
这种观点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反对人的生而知之、天赋观念的说法,认为人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的形成都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因此,这种发展观又称塑造说。中国古代的苟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是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荀子从其性恶论和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出发,认为人的贵贱、愚智、贫富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学习,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
在西方,塑造说的著名代表人物,英国思想家洛克从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哲学观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理性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他认为,现实社会生活中所提出的任何道德原则决不是天赋的,它们并非由上帝之手印人人心,而是由人来形成的。他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因此,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后来的行为主义者将这种观点发展到极端,他们认为,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任何行为都是能够设计、塑造和改变的。行为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强化而形成的,并能够预测和控制。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他的“性格形成学说”,他认为“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认为工人所形成的各种恶习,全是由于恶劣的环境不能够使人的理性与性格得到正常发展的结果。为了使工人及其子女的合理性格得到发展,他采取了相应教育措施和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二)内发论(自然展开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应顺应其与生俱来的本性,人的发展是随着个体自身生长规律和生理机能的自然发展变化而发展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由于这种观点强调人的发展应顺其自然天性,因此又称自然展开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保存和发扬这些天赋的善端。在西方,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从其天赋观念出发,认为儿童具有潜在发展的可能,他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求教育应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进行,反对成人按自己的意志强迫儿童接受教育,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对环境和学习的内容加以选择,让儿童在自然中,在生活经验中获得丰富的认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随着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发展,现代西方的一些学者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来证明内发论。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格塞尔不仅认为人的机体机能发展顺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还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
以上观点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试图探索出人的发展规律,各有其合理性,但又有失偏颇。实际上,由于人不是脱离自然和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因此,人的发展也不可能是由哪一种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认为,人是自然性、社会性及精神性的统一体,而其本质属性就在于他的社会性。正是自身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决定了人的发展不是仅由某一种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应该是受到来自自然的、社会的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等不同方面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及其生理机能发展的影响,这是人的发展的先天因素。其次,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生长与发展必然不能脱离他所处的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以及与他人交往关系等外在环境条件的制约;而人的精神性所具有的意识、思维、想象等心理特点,使人具有了自我意识、能动性、创造性和价值定向性,从而支配着人的创造行为活动,即实践,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使人成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实践主体。这是人在发展过程中受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的,可称为后天因素。人的实践活动又推动着人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着人在实践和认识中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发展。因此,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人的发展总是在个体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的相互作用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而完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人的发展都是不完全的。在人的发展中,要以人的自然属性或内在因素为依据,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引导个体通过积极的、正向的实践活动,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的。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