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8.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9日
  • 第1页:教学原则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明确教学原则,掌握教学方法,对于从事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开展与进行的基础性行动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与教育实验结果的概括和总结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对这些经验或教训进行理论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随着教育科学与教育实验的发展,教学原则不再限于对日常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而是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更加自觉地概括出教学原则。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教学原则虽然是人们主观制定的,但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由于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很复杂,因此,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一条教学规律可以提出几条教学原则,而有的教学原则也反映着不同的教学规律。因为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制定的,所以,它受到人们认识的制约,具有时代的特点。
  3.教学原则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结果,指导和支配着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任何教学原则的确定,都要遵循和反映教学目标。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等;另一类是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等。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获得优良成绩或得到表扬、奖励的愿望,实现某个远大理想的愿望等,教师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学生的思维。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学生的思想一下便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不能蜻蜓点水,启而不发。教师要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问必有疑,疑的过程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也是求解的过程,这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并在回答问题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
  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学生动手。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懂了不一定会做,会做还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善于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当然,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问,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或口诀帮助记忆。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这不是要求学生原地踏步,反复温习,而是在前进中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编写一个讲授提纲,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注意重点,就是注意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违反。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就会加快,效率就会提高。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特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相关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抽象的书本知识才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对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掌握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例如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等。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重视教学实践,如练习、实验、参观和实习等;其次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在教学中,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如果教师讲,学生听,而无技能的训练,那么就很难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即使理解了,也缺乏动手能力。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