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教育学辅导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 课程

来源:233网校 2012年2月16日

第六章 课程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论述题很少见。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评价的模式和方法。
  (3)课程的基本结构。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考纲链接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课程类型的划分:(1)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4)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5.近代以来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①偏重知识还是偏重能力;②哲学认识上是唯理论或经验论;③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是官能心理学还是联想心理学。(2)学科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①学科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关心的是知识的传递,强调知识的系统,而相对忽视儿童兴趣及儿童心理发展逻辑。②儿童中心论出发点是儿童,主张按照儿童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6.课程的内容: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7.课程目标:(1)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结果。
  8.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9.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10.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1.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12.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改进教学。
  13.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
  14.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CIPP评价模式。
  15.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将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
  16.课程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
  17.课程改革趋势:结构日趋合理化;内容日趋综合化;形式日趋多样化。
  18.课程的基本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
  19.义务教学计划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①教学科目的设置;②学科顺序;③课时分配;④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0.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
  2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2.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3.教科书的作用:①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②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4.国外课程改革趋势:(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创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25.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3)在课程内容上,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的关系,既要精简内容,又要增强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改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的和全面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实战演练《第六章 课程》

提示:点击图片,注册登陆→选择“章节练习”→免费测试【新手指南

  特别推荐:

  2012年教育学考试各章节重点提示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