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教育学辅导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8.1教学工作基本程序

来源:233网校 2013年4月27日

第八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和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知识的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
  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除了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推荐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
  (二)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三)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1.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开始前制订出来。内容应该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个课题所需要的主要直观教具等。
  2.课题计划
  订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后,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对教学大纲上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中的一课,进行全盘考虑,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课题计划。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的,本课题的计划及各个课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3.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往往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任何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一般来说,新教师要写得详细些,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教法比较熟悉,可以写得简略些。课时计划是上课时的备忘录,太略,容易使问题考虑有疏漏;太详,不便于课上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
  二、上课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分类,一种是根据教学的任务划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片和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当一节课主要是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用方法命名课的类型对教学有指导意义,可以通过充分发挥某一方法的作用来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上述两种分类也有联系,具体表现在两类课型有相对应之处。如新授课多属讲授
  课,巩固课多属复习课,技能课多属练习课或实验课等。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了解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课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公式化,简单化。
  一般来说,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如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用品准备情况,是不是已从下课时的兴奋状态中安静下来,期待新课的学习,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为做到这一点,许多教师常在上课前两三分钟进入教室,帮助学生作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在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该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
  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并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检查复习的方式有口头回答、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师讲授新教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应说明具体要求,对难度较大的作业可以适当提示完成作业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应当认真进行检查、批改和评定。
  (二)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到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要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教师上课时应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重点突出
  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翠)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3.内容正确
  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正确的反应。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
  4.方法得当
  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5.表达清晰
  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
  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
  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其作用在于加深、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通过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的缺陷,加以纠正,并作出评价,给学生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第三,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第四,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四、课外辅导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此外,还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对课外辅导工作总的要求,除补课外,一般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刭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加重学生负担。对学习差的学生的辅导,除以教师为主进行帮助外,也可以适当吸收学习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达到互相促进形成良好互助品质的目的,但不要占用学习好的学生太多的时间。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辅导时目的要明确,并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形式定量地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的结果。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价,可以检查教学的完成情况,从检查中获取反馈信息,用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提高质量。
  (一)测验与目标
  教学目标,有教学内容的目标,如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的知识等;有心理操作(又称行为)和发展(有的学科涉及身体发展)的目标,如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注意力、体力、耐力等。这两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并不是相互游离的,而是互相交叉的。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两个维度目标的交叉,也就是要建立起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的矩阵,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并编制与目标相对应的有效的测验。
  (二)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供答型试题要求学生对教师规定的问答题、解答题作出回答。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
  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最简便的形式是填充题。编制填充题,要选择关键的、重要的事实或问题(人名、年代、术语、规则等)让学生填写。简答式试题的另一种形式,是要求学生答出证明方法、定义、简短的解释、演算、造句等。陈述式试题或称论文式试题,要求学生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人物、事件、原理、概念或解决一个问题等,如写一篇作文、解释一个现象、分析一条哲理等。陈述式试题编制得好,往往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但评分标准较难掌握,易产生主观偏离。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这一类型的试题一般来说,回答问题较简短,题目的容量较多,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覆盖面大,而且评分标准固定,阅卷教师评分时无主观判断,故统称客观性试题。选答型试题制作标准化,可以用电脑阅卷。
  (三)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学业成绩检查是要测量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测量工作的试题就应和检查的目标相关。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对信度进行估计的一种办法,是分析第一次测验机会的分数的位置与第二次测验机会的分数的位置之间的相关。相关系数为1.00,信度最高;相关系数在0.80以上,测验作出的结论均属准确。两次测验间的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如果教师想通过一次测验就得到比较可信的评分,那就要在编制测验时注意保持测验必要的长度。所谓测验的长度,就是测验项目的多少,测验项目越全面、越多,测验的可靠性就越高。另一种提高测验信度的办法是采用难度适中项目。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地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所以,一个试卷总的来说难易要适中,但它的试题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四)评价
  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分析试卷,判断教的方面有哪些失误,学的方面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总结经验教训,为学生提出建议。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切忌按考试分数排等次、题海战术。
  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的自测和自评能力,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备考辅导:

  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试题推荐:

  10套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最新试题免费体验,给你最真实的考场!!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