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教育学辅导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九章 德育

来源:233网校 2013年12月11日
  四、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
  (一)认知模式
  这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由皮亚杰提出,美国的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1、理论假设
  (1)道德发展论 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
  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道德教育论 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
  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
  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
  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
  (1)道德两难问题及设计 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2)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可分为起始阶段和深入阶段,与之相应,教师的提问也可以分为“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3)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有四种提问的策略: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3、简要的评论
  (1)认知模式的缺陷 一是太过于强调认知力的作用,忽视了对道德行动的研究,而后者对德育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二是强调了道德判断的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作用;三是阶段理论有缺陷;四是完全排斥了道德习惯的作用。
  (2)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启示在于:科尔伯格对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发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发展性原则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我国学校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型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1、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学会关心。
  2、围绕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1)设身处地;(2)证明规则;(3)付诸行动。
  3、简要的评论
  (1)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一,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描述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可关于道德感染、道德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二,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暗示《生命线丛书》只适用于中学德育学,这套教材本来也是为中学设计的。实践证明,它也十分适合于小学德育。
  (2)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第一,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
  第二,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第三,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
  (三)社会模仿模式
  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1、理论假设 该理论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
  (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
  (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5)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3、简要的评论
  (1)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的上缺陷 理论拼凑的痕迹还很明显,许多观点尚缺乏进一步的论证,一些实验的信度也尚存疑问;在德育实验中缺乏具体的教育策略,很难在学校德育中实施。
  (2)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特色:在吸收其他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行为主义,使之以人的道德行为作出更合理的阐释,对德育工作有很大意义,系统论述了示范榜样对道德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行为和途径;自我评价具体阐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建立认知调节机制的基本过程,把环境的示范和个体的发展与认知调节机制的互动表现出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借鉴的地方在于: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小编推荐:备考2014,资料不过期,历年精华资料汇总

  国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师资格辅导,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一次过关!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