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7.1中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2日
  三、中学教学的任务
  中学教学的任务是和中学教育目的的要求相一致的,它是教育目的在中学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化,旨在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增强个体智慧和力量的丰富源泉。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知识中的基础和骨干部分.即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等,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丰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接受处理新信息的质量就越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可以说,基础知识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
  技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能力。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如语文和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数学的演算、速算、解题、绘图技能,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体育课的各种动作技能等,既包括一些智力技能(人们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表示的事物映象,以极简约的方式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也包括一些操作技能(由一系列外部动作通过机体运动所完成的合理的随意行动方式)。技巧是技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自动化的程度。有的技能的操作动作很简单,通过一定的练习便可以发展成为技巧,如读、写、算技巧,但不是所有的技能都能发展为技巧,凡是包含着复杂动作过程的技能,如写提纲、作文等,无论怎样训练,也难以自动化。教学的任务就在于尽可能使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发展到自动化或者熟练的程度。
  在知识、技能、技巧三者中,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称“双基”教学。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能力系统,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它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深刻、完全的程度上,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它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学生来说,教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每一种智力都是由一些具体的品质组成的。注意力包括注意的广度、集中、分配和转移的能力;观察力包括观察的敏锐、精确、独立的能力;记忆力包括记忆的敏捷、持久、精确和及时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灵活性、逻辑性、敏锐性等能力;想象力包括想象的鲜明、丰富、深刻、创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就是要使学生每一种智力品质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所谓创造力,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事关一国人才的质量,进而事关一国的强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我国在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被提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意识包括创造的意图、创造的动机、创造的欲望,它是创造活动的强有力的推动力。只有当个人有高度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创造意图,时常想到创造时,才容易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前提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有强烈的探索动机,努力寻求事物的差异,主动探索事物的新奇性,摆脱陈规束缚,产生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它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让学生进行推理、证明及创造性作业等,最终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三)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科学世界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学世界观是总结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如实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促进社会的发展。学生从小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对其今后一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的新生一代对于人生、对于世界都应该有一个科学、正确的看法,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来自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系统的知识和理论武装。学生主要是靠后者,也就是说,对于学生来说,科学世界观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知识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科学世界观,这里有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掌握正确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之成为一种人生哲学,用以律己,并作为要求别人和评判客观事物的信条、武器和准则。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中心工作,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学活动中度过的,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基础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和认识因素,因此,中学教学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任务。
  中学教学还应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优良的道德品质要通过经常的训练来培养。学习是很艰苦的劳动,是学生主要的活动,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正是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起来的,如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刻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品质,强烈的进取心,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人等等。
  中学生学习的每门学科性质不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角度也就不尽相同。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可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他学科都应从某一方面、某种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把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水乳交融,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
  (四)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
  体力是人体的活动能力。发展体力是指保护健康、增强体质和促进发育。这不仅是体育的任务,也是各科教学的任务。中学教学中除了必要的体育课、课外活动外,还要特别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个性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时也称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指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这些是人的活动的动力系统,如健康的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坚强的意志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排除阻力和干扰;坚强不屈的性格能使学生将学习进行到底。智力与个性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一定的智力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个性又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在中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样重要。
  中学教学的几项任务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只有坚持以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并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才算是全面实现了中学教学任务。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