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讲述: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解释与说明概念、论证公式和原理。
讲读:是教师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并进行练习。
讲演:是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作出科学的结论。
讲授法的根本特点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师语言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它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多、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并能强有力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雏能力。但运用不当,容易形成满堂灌的局面。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把高度的思想性和严密的科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讲授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要系统、全面,富于逻辑性,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同时,要结合所讲的内容,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提高,体现教学的教育性。
2.要经常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还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方法,用引导学生思考的语气来讲授,诱发和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边想,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掌握知识的本质。
3.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在讲授时语言要准确、精练、清晰,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教师所要讲的内容;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教师的语言还要生动,抑扬顿挫,这样既可以使教学不至于单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语气的变化,了解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
4.可恰当运用板书和教具。当教师在讲授中需要特别提示,或者用语言难以清晰、准确、形象地描述时,可以借助于板书和教具,通过文字、图表或教具的演示,给学生以更加清晰、准确和鲜明的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养成学生探讨问题的习惯。谈话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及提高,教师通过谈话可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促进师生的相互了解,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需要指出的是,谈话法只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充分作好谈话前的准备。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要对谈话的中心内容、要求提问的对象等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的考虑,对行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也要有足够的估计,这样才能保证谈话内容围绕重点和中心。在教学中应避免教师毫无准备地突然提问,因为这样无法保证所提问题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所提问题的必要性。
2.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明确,使学生一听问题即明了教师想问的是什么;教师所提的问题还要具体,这样学生才知道要如何回答,如果问题过于宽泛,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所提的问题还应难易适中,过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过于简单的问题无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简单问答,流于形式;教师所提的问题还要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的回答,学生不但学到了必要的知识,同时智力和思想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3.在谈话进程中,要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提出问题,因势利导,逐步引出结论。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不一定像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准确,一步到位,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会不得要领,词不达意,或者用词不当,这时候教师应理解学生,因为学生的思维毕竟不同于成人,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教师要有耐心,用语言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最终使学生得到要领。
4.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运用讨论法需以学生一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前提。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讨论的题目要有价值。适合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具有争论性的,或者会在学生中产生不同认识的,这样才有讨论和钻研的价值,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的问题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达到讨论的理想效果,实现讨论的真正目的。
2.讨论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明确具体的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使讨论在师生充分准备之后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质量。
3.讨论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的过程中,应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议题自由发表意见,避免跑题;要让学生有普遍发言的机会;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持之有据和言之成理的争论,使学生既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强调的是,运用讨论法时,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讨论的参与者中的一员,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4.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教师要简要地概括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并提出希望,纠正一些错误或者一些模糊的认识,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科学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以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发展其他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教科书,阅读参考书和自学材料等。
读书指导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可以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质量,并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觉能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培养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归纳疑难问题,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后复习有助于巩固课堂所讲知识,防止遗忘。
2.应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近几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学生指定了一系列课外必读书目,这些书目的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极为有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阅读这些书目的目的是扩大视野、培养兴趣,不是应付考试,教师千万不能为了一次考试出过某个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就要求学生将作品中的人物都背下,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会使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
3.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如何摘录、写提纲、写心得,逐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精辟之言反映了学与思的密切关系,只有阅读和思考真正结合起来,才能领悟文章的精髓,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应在学思结合方面、在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五)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音像资料或作示范性实验,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关于事物的感性认识、,说明、印证和巩固课堂所讲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直观性强。学生可以从所展示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中获得真实、鲜明的印象和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各种理性知识;它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运用演示法,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易于巩固,但它通常是作为辅助的方法或具有工具的性质,配合讲授法和谈话法来进行才能显现以上功能。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注意挑选演示的时机和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讲,并不是能演示的内容就要演示,只有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难以理解或者缺乏直接经验时才有必要进行演示。如果教师通过讲解能够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或者使学生形成表象,就没有必要进行演示。演示内容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最能反映某一事物典型特征或事物发展过程的对象,这样才能说明本质,有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是为了代替教师的板书以及传统的演示工具,教师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演示时要尽量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学习对象,以获得深入的感性材料。可以让学生用眼睛观察,也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感知事物,印象深刻,有助于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3.演示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观察。在教师进行演示时,学生容易被鲜艳的颜色、运动之处及表面的东西吸引,影响对主要问题的观察,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观察时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并作适当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保证演示的质量。
4.要掌握演示技巧。演示的教具必要时再出示,过早拿出或用完后迟迟不收藏好都会影响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演示的对象,不能顾前不顾后;在演示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观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把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堂传递的内容,还能扩大视野,用实践中的新经验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结合参观,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对事物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抓住主要观察对象的能力。参观访问也是加强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是:
1.参观前,应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参观目的、参观的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学生受到无关刺激的影响,忽略了参观的内容或重点,影响参观的效果。必要时,教师可以先行了解参观场所。
2.参观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参观的过程,学生可能有一些问题,也可能出现参观秩序等问题,教师只有及时指导,才能使参观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保证参观的效果。此外,参观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3.参观后,应注意材料的整理分析,注意把参观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上来。参观后的及时总结非常必要,教师在学生参观后,要专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后的总结,将学生参观中的一些感性的记忆,通过总结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印证或巩固书本的内容,达到参观的目的。 (七)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法主要通过学生读、写、算、做等方式来进行,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实践活动。
练习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认真扎实的学习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练习法也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练习是为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应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向学生提出练习的要求。如果将练习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恶练习,从而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2.练习的难度和数量应恰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教师应掌控好练习的难度和数量,如果练习过难,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练习过易,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如果练习量过大,会对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影响学生正常的活动和休息,甚至造成学生对练习的厌恶,如果练习量过小,则不能形成技能技巧。因此,为了保证练习的效果,必要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练习,自己要亲自做一遍。此外,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否则,学生易疲劳,失去练习的兴趣。
3.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正确的练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有利于发展智力,形成技能技巧。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好的练习方法,甚至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4.教师要及时检查和讲评练习的质量。教师应及时检查布置的练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教师还应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已理解的知识,发扬长处,修正练习中的问题和错误,弥补不足,将知识真正弄通弄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和纠正错误的能力和习惯。
(八)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与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验法有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创造精神以及严谨的作风和求实精神均大有好处。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
1.实验前,要作好必要的准备。实验前,教师应制订好实验的计划,准备好实验用品,划分实验小组,同时让学生作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在此基础上,还应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程序,注意实验安全等问题。
2.实验时,教师要具体指导。共同的问题共同解决,个别的问题个别指导,特别是一些细节的指导更为重要,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作示范性实验,最终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保证实验的结果正确,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实验结束后,教师要作总结。教师应将实验结果纳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做出口头或书面报告,以巩固实验所得。
(九)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的作用,同实验法、练习法相似,但其实验性、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更强。它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贯彻教育同生产力相结合的方针,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实习作业法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布置实习作业后,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制订计划、定地点、备仪器、编小组、作动员等,如需学生自己找地点,自备工具,也需要事先将实习作业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告知学生,以确保实习作业的顺利完成。
2.实习作业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指导,掌握全面情况,并争取有关部门的协助,确保实习作业的质量,如需学生自行完成的实习作业,教师需尽到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责任。
3.实习作业结束后,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工作。实习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自行完成的实习作业,过程是否顺利、有何问题、有何收获,都需要在此过程加以解决,加以总结,最终巩固实习作业的成效。
中学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往往不是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结合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师只有切实了解中学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才能综合地、熟练地加以运用。一些教师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稳定特点的几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其教学效果也很好,于是将这些教学方法的组合固定下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比如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魏书生创造的语文教学“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创造的“八字教学法”、黑龙江省教育工作者集体创造的“学导式教学法”、武汉师院的黎世法创造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
在国外,较有特点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如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等。
“发现法”是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亲自去探索,从而发现所要学习的结论。“发现法”的一般步骤为:①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材料;③学生自己提出解答问题的种种假设;④反复试误,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⑤得出结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索问题。布鲁纳认为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长期采用“发现法”,学生就会掌握一种科学发明发现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创造人才。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比较完善,但在实践中受到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局限。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学者洛扎诺夫提出的一种学习外语的方法,为此,也叫“洛扎诺夫法”或“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的特点是配合音乐,利用大脑左右半球的暗示作用学习外语。“暗示教学法”的一般做法是:①教师说明新课文;②教师用不同的声调朗读课文三遍;③播放音乐,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倾听音乐,教师依然用不同的声调朗读课文三遍;④依然播放音乐(此时换一种音乐),教师用不同的声调朗读课文,但此时要求学生注意听教师的朗读。曲罢,一声长号,第一阶段结束。接着全体学生用新学的语言唱歌、演剧、做游戏。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一种是注入式,一种是启发式。
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积极性被扼杀了,主动性也泯灭了。教师仅仅是现成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仅仅是一个接受器。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是一个活脱脱的人,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
注入式和启发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们在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学生的地位及教学的根本目的方面都有根本的分歧。我们提倡启发式,并将启发式确定为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因为启发式教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理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一些学者就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新特点是:教学方法的学法化、教学方法的探究化、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等。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